字词 | 3.治理恢复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治理恢复阶段 3.治理恢复阶段1979—199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航道治理工程实行疏浚、整治、渠化三者并重。万安水利枢纽的建成, 成为千里赣江第一个综合利用梯级。昌江渠化工程是以电养航、深化治理中小河流的尝试。为了治理航道, 省航务局自80年代初淘汰了一批旧工程船, 添置一批新型工程船舶。1990年, 全省航务系统拥有各类船舶171艘,1 840吨位、7 740.5千瓦功率。随着工程船舶的增加和技术状况的提高, 航道疏浚生产能力逐年增大。1990年, 全省航道疏浚量达到113.1万立方米, 较1975年增长了222.8%, 中小河流直接伸向广大农村,方便了农副产品运输。改革开放以后, 航道部门逐步加大中小河流的建设投资。1978年, 在信江上饶至铅山段与上饶至柴埠段, 分别投资16.65万元和17.5万元, 进行了小规模治理, 使之水深提高0.3米左右,改善了通航条件。1981年, 又针对鹰潭至波阳航线中港口滩群严重滞航现象, 对原整治工程建筑物坍塌部分进行维修, 并接长 “丁” 字坝, 针对浅滩的下移增建了整治建筑物, 治后水深达到0.8米以上, 解决了该段枯水期堵航现象。1984—1986年, 省政府将国家拨给江西的粮、棉、布补贴折合人民币共215.2万元, 通过各种渠道用于老区的航道建设。通过对中小河流的治理, 增强了水运能力, 减轻了陆运不足的矛盾, 特别是对老区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 2.航道萎缩阶段 (二)县、乡公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