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规模发展阶段1958—1966年
根据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在这一时期提出“国营农场在第二、第三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将有大规模的发展” 的号召,国务院加强了农垦工作的领导,大批知识青年和转业官兵陆续到各场和荒地荒滩安家落户,进行大规模垦荒建场,农牧场建设出现高潮。全省各地陆续建立了一大批农牧场,还将有些农牧场周围村庄并入农场,称为 “过渡村”,并一度改为全民所有制。
这一时期的农垦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大跃进”极“左”思想的影响,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在经济实力远远不足的情况下,一度盲目开荒建场,生产上搞浮夸风,瞎指挥,企业管理薄弱,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出现大面积亏损。在企业管理任务加重并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情况下,又盲目决策将大多数农场下放,引起了管理混乱。从1961年起,农垦系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总结经验教训,开始进行整顿调整,农垦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粮食生产有所恢复,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奠定了河北农垦事业发展的雄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