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土地资源开发中,重利用、轻保护,生态平衡失调 3.在土地资源开发中,重利用、轻保护,生态平衡失调(1) 采育失调,集中过伐造成森林生态恶化。全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日伪时期只采不育,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下达的采伐指标过高,再加上日益加大的计划外地方用材、民用材、烧柴、乱砍盗伐等,实际采伐量大大超过计划采伐量。而以营林为基础的经营方针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贯彻,造成重采轻育,采育失调。建国以来,已采伐1. 7亿多米3木材,价值达120多亿元,而营林投资却不到其1%,使采育失调日趋严重,同时在林区又任意开荒,以“杀鸡取蛋”的方式采集猎取野生药材、经济动植物,从而使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调,功能日渐衰退。 (2) 养用失调,造成农田生态恶化,尤其是中部地区养用失调更为明显。一是养地作物大幅度下降,50年代大豆面积为1 500万亩,80年代降到600多万亩。至于青饲料和绿肥面积则微乎其微。二是农田过去主要以有机肥投入为主,现今主要以化肥为主,作物秸秆只有15%左右还田,造成土壤有机质减少,物理性状变坏,土壤肥力下降。 (3) 掠夺式利用草原,造成土地碱化、沙化不断加剧。据调查,吉林省西部土地碱化、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因素。盐碱草原多为暗碱土,毁草开荒,垦荒种地,把“碱格子”层翻到地表就造成大片光板碱地,粮草不生;对草原放牧缺少保护管理,超载放牧、搂草,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草原“三化”。 ☚ 2.农业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但生产能力低 4.搞好规划,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 ☛ 00015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