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为了合理利用本区资源,依据现有农业生产特点与存在问题,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可能,本区生产应以牧为主,牧林农相结合,逐步建成牧业、林业生产基地,发展自给性的粮食生产及多种经营。为此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 加强草场建设,合理利用草场资源。为了解决草畜矛盾,无论当前还是今后,都必须把草场建设摆在十分重要地位。在推行和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冬春牧场为重点,加快草场建设步伐。建立人工草场,实行草田轮作,因地制宜种植饲草、饲料。充分利用刈割草场,增加冬春贮草量。改打秋草、枯草为打伏草和青草,晾制青干草,增强适口性,要分区进行科学放牧, 充分合理地利用草场资源。要抓好棚圈建设,提高牧畜抵御风雪寒流等灾害能力。要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 以草定畜,发展总增,控制净增。
(2) 调整畜群畜种结构,改良畜种,加强饲养管理。从本区实际出发,畜群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牛群和羊群,核心是提高适龄母畜的比例。畜种调整要在稳步发展牛羊,控制或适当压缩马的比重。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进行畜种改良,提高良种畜的比重,要充分利用幼龄畜生长快的特点,及时肥育,缩短饲养期,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出栏率。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水平,要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兽医防治体系。
(3) 加强林业经营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境内森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变采近留远,采好留坏,滥伐过伐,只采不育的现象。在管好现有森林的同时,抚育更新营造水源涵养林、用材林、护牧林,扩大林业用地面积。对境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进行造林育林。在谷地应结合农田防护林、护岸林的营造,发展果树等经济林木。
(4)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粮食单产。要在稳定粮田面积的基础上, 逐步缩小轮歇面积, 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例趋于合理。要因地制宜,利用好现有耕地,进行技术改革,努力提高单产。重点抓好土地平整,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实行科学种田,变低产为中产,中产为高产。牧区的小块农田,在不妨碍放牧的前提下,也应提倡种好粮食,以减少粮食和饲料的调入。
(5) 突出重点,抓好商品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抓好以夏河、碌曲、玛曲3县15个纯牧业乡为重点的牛羊肉生产基地;以合作为中心,包括岷县,兰新公路沿线的23个乡的奶牛生产基地;以夏河、临潭、卓尼和碌曲4县26个乡的育肥牛生产基地,以白龙江沿岸的迭部县东部经济林生产基地;以夏河、临潭、卓尼3县38个乡的油料生产区;以夏河沿岸、洮河沿岸和白龙江沿岸三片32个乡的蚕豆生产区。在全面抓牧林农生产的同时,依据当地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上述三个牧业生产基地,一个林业生产基地,两片农业生产区,对合理利用资源、发挥优势、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