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情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情况 3.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情况民国时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大豆、高粱、谷子,1929年三大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 9%、17. 0%和18.4%。大豆面积居粮食作物面积之首,而玉米、水稻种植面积仅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 0%和1.0%。在日伪统治时期,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首次挤进主要粮食作物行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高粱、玉米、大豆、谷子。1943年四大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1. 53%、21. 18%、21.09%和20.02%,成为本省近代种植业史上出现的唯一一次四大作物种植面积鼎立年份。在此期间的1939年是吉林省大豆生产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达2050.5万亩;1943年是高粱生产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达到1 617.0万亩,首次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冠。自1949年之后,玉米种植面积始终占粮食作物面积第一位,并于1973年和1987年分别突破2000万亩和3 000万亩,粮食作物生产逐年向“玉米型”结构发展,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比重逐步增长,1990年占到74.7%,分别比1949年和1981年提高48. 6和17. 5个百分点;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自1986年以来开始超过500万亩,1990年达到627. 6万亩,分别比1949年和1981年增加3. 4倍和65%;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跌,1990年降低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其播种面积仅有695. 7万亩,分别比1949年和1981年减少49. 2%和30.5%。 ☚ 2.粮食产量 (二)经济作物结构与产量水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