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职工教育和干部培训
80年代初,在国营农场有计划地开展了职工“双补”教育,使“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青年职工达到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对科技人员、财会人员进行了知识更新和“缺啥补啥”教育。80年代以来,农、牧、特产等农场,根据生产实际每年都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班,短期技术讲习班,有1.1万人参加了电大、业大、函大、刊大、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电子计算机、企业现代化管理班学习。从1983年起,根据农业部农垦司的要求,在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和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对大中型农垦企业的场长(经理)进行了岗位职务培训。此外,中小农垦企业的场长(经理)参加了地方和省农垦局举办的场长(经理)学习班。许多农场根据本场实际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工人送到高等学校脱产学习。有些农场还与省内高等学校中专联合办学在场内设分校。80年代,出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局面,职工教育、干部培养的网络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