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果生产基地建设
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 青海果品含糖量高, 着色好, 驰名省内外。 1989年, 农业部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优质水果鉴评会上, 青海选送的红元帅、 黄元帅两个品种在各省市选送的144个计划内样品中分别荣获第3和第7名, 选送的红星品种被评为计划外样品第1名。 1994年在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 青海的红星、 黄元帅被评为银奖。 1987—1989年, 民和、 乐都、 化隆、 循化、 贵德、尖扎县果品生产被列入国家商品生产基地, 总投资180万元。 其中国家拨改贷50万元, 地方配套30万元, 群众自筹100万元。新建以 “三红” 苹果为主的果园733.3公顷, 果粮间作果园1 400公顷, 改造老果园2 000公顷, 培育苹果苗70余万株。 “九五”以来, 各级政府筹措资金, 加快了果园改造步伐, 利用非耕地扩大果园面积, 提高 “富士”等优质果品生产比重。 在重点建设优质苹果基地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积极开发沙果、 桃、 杏、 冬果梨、 早酥梨等名、特、优果品资源, 建立了一批杂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