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加强兽疫防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2.加强兽疫防治 2.加强兽疫防治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的畜禽疫病相当严重,特别是牛瘟和猪瘟等疫病猖獗。据原广西省政府农业管理处不完全统计,1934—1943年发生牛瘟456起,年死牛13.65万头《广西年鉴》记载广西每年猪瘟死亡数29万头左右。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1年广西发生牛瘟计有21个县25个疫区,其中来宾县石牙乡牛角塘村有牛415头,瘟死319头,占该村总牛数的76.8%。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兽疫预防工作首先从预防耕畜传染病开始,并以牛瘟炭疽为重点。1950年省人民政府颁布扑灭牛瘟暂行办法,并成立广西牛瘟防治大队,队员有30多人。自制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在南宁的郊区、武鸣、横县、宾阳、贵县等地进行牛瘟防疫注射试点。同时在桂林、平乐、柳州、梧州、玉林、南宁、武鸣、龙州、宜山、钦廉等专区成立了兽疫防治站(组),并抽调55名防治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预防注射工作。1951年省人民政府发布紧急指示令,要求迅速扑灭畜疫,制止牲畜大批死亡。全省1950—1953年共防疫注射牛233,48万头,由于对牛瘟开展了比较全面的防疫,1952年底起,广西基本消灭牛瘟,口蹄疫、炭疽已能加以控制,其他牲畜疫病也减轻。1954—1958年共免疫猪769.2万头,年均免疫153.84万头。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等疫病的蔓延。新中国成立后,兽医防疫机构逐年增设和充实健全,规章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1950年成立了广西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生产畜禽疫病防治用的抗牛瘟血清、兔化牛瘟疫苗、猪瘟疫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疫菌苗、抗出败血清、鸡新城疫苗等10个品种的疫苗;1951—1952年广西分8个行政区,各专区均成立兽疫防治工作站;县成立兽疫防治组。1953年各县兽疫防治组队改为农业技术推广站。1957年以后,初步形成了广西畜牧、兽医工作体系。在防治工作中还推行临桂县看槽保健制度,即农民自愿与兽医人员签订合同,将猪牛参加槽保,由兽医人员包预防注射,包看病治疗,畜主交一定的槽保费给兽医人员。到1957年后逐步普及这种防治制度,1957年病猪死亡率比1955年减了20%。有效地保证了生猪生产的正常发展。 ☚ 1.制定鼓励养牛养猪政策 3.改良畜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