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0世纪50年代西方教育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0世纪50年代西方教育改革

20世纪50年代西方教育改革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为适应增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使教育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推动了教育、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能力的人才。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❶各国都加强对教育的领导,纷纷制订和颁布新的教育法案,重新设计和改革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构、课程和组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育。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通过财政援助,加强各级学校的自然、数学和外语(新三艺)教学,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和“天才教育”,大力开发科学技术人才,使由原来只偏重实用知识、满足个人生活的教育转向注重科学知识和国家安全需要的教育。这次改革,联邦政府还动员了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参与全国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1944年英国政府颁布《白特勒法案》,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等教育设置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类型,加强职业教育,通过奖学金形式对高等教育进行控制。法国于1959年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和《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规定实施6—16岁的10年义务教育,中学设“观察指导期”,重视技术中学的地位,改革高等教育的专业组合和分布,按学生才能给予“方向指导”。原联邦德国在50年代也颁布了许多教育法令和改革计划,规定实行9年义务教育,在基础学校(小学)之上设置完全中学,实科学校和主要学校的中等教育机构,加强和完善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日本也于1947年制定《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实行9年义务教育,实行6—3—3—4学制,重视实业教育等。
❷开展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加强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现代化。美国6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普通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改革内容包括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编写新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教材,并在教学中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机、幻灯装置和磁带录音装置等电化教学手段。尽管运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对美国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日本也在60年代进行了课程改革运动,主要是以科学的基本概念为核心,重新改组各门学科,把现代科学成果大量地编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内容包括,加强基础学科,增加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时数,增设新的学科,提高教材难度,实行选修制,初中开始设置大量选修学科,高中普通科有30多门,职业科有300多门。
❸教育改革形成新的教育理论,并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教育改革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潮。如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成为学科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每一种知识或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的结构——系列概念、原则和方法,学科教学决定于对构成该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的最基本了解,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改变传统教育的内容、方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也是这一时期有影响的理论,认为学习行为是一种强化的活动,教学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的行为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预测和控制,采用“程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这个理论对实现学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与重视人的理智和训练人的行为能力相对立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在欧美等国流行,这种理论强调现代教育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情感和尊重人的自我形象,教学不是控制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发现“自我”的机会,师生关系应是真诚和谐一致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人。50年代的西方教育改革使这些国家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促进西方各国在这次改革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的问题又在70年代、80年代进行一系列新的改革。

☚ 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特点 ☛
00006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