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 花押与花押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花押与花押印

“花押”又谓“花书”,是旧时文书、契约末尾署名签字作为信印的一种类文字符号。花押符号不在于别人是否确识其字,而在于其所书符号不易为人模仿或伪造,如此即具有了保守署名或签字者信记秘密的性质与功能特征。相传中国“花押”起于唐代。唐李肇《国史补》载:“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宋黄伯思《东观余记·记与刘无言论书》:“文皇 (唐太宗) 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为押,韦陟五朵云是也。”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韦陟五云体是也。”“韦陟五云体”是怎样的形制,已难复见。据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载:“近有自西南夷,得 (韦) 皋授故君长牒,于‘皋’位下,书若‘皋’字,复涂以墨,如刻石者,盖‘皋’花字也。”可窥其大概,并知“花押”又谓“花字”,乃“花押”之“字”耳。据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花押》载:“安禄山押山字,以手指三撮,见曾慥《类说》。王荆公押石字,性急潦草,人以为类反字,见《石林燕语》。韦陟五云体亦是花押。陈仲醇云:‘钟离权花押,作一剑形。’见《香祖笔记》。是神仙亦有花押也。”至于唐韦陟的“五云体”形制,以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话皋》下载: 韦陟用五采笺写信,由人代笔,然后只亲自签名,“尝自谓所书陟字,如五朵云,当时人多仿效,谓之郇公五云体”。后来,官府文书或契约中要不识字人签名或由“写字先生”代笔签名,多以划一“十”字代之“花押”,是失其符号的保密功能矣。
以“花押”入印章,谓之“花押印”。据30年代安阳殷墟出土的三方商玺(鈢)可知,中国以印章为信记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而以“花押”为印,据现有文物所见,当是宋代的事。宋代以人名花字或不易模仿的符号入印作为私记,成为一时“花押印”之习,至元代尤盛,故又有“元押”之谓。当时一些少数民族人不识汉字,多以花押符号或花押印作为信记,是“元押”一时为盛之故。邓散木《篆刻学》云: “署押俗称花押,盖古人画诺之遗。六朝人有凤尾书,亦曰花书,后人以之入印,至宋而盛行。周密《癸辛杂识》云: ‘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元代署押印,多作长方形,有上刻真书姓字,下刻署押者,亦有参以蒙古文 (即元代国书) ,或以蒙古文代押,或上蒙古文,下著署押者,俗统谓之元押。有 一印中剖为二,如古代符节者,曰:合同印。亦用蒙古文,大抵为分执示信,以为验合之用。”❶然而《癸辛杂识》将“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不知是否有据,已无从考。今“花押”见于唐,“花押印”见于宋,周密适为宋人,又云“古人”花押印,如非将“花押”与“花押印”相混淆,即别有他故。除此而外,尚未见称“韦陟五朵”云即“花押印”者,是为“花押印”史一桩疑案,有待详考其是非曲直。然非本书所当容纳与细究之事,仅存此质疑耳。常见以往花押印,请参见图85,可知其形制、“花”法定则。


图85 花押印(据邓散木《篆刻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