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水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水稻

1.水稻

1956—1962年省农科院进行了水稻出穗期遗传规律的研究,1971开始进行了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86年进行了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及广亲和基因的研究,1995年开展了水稻高产与优质性状相结合及其遗传相关研究,粳稻核质互作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研究,用分子标记研究水稻广亲和基因的遗传,1997年开展了籼粳F1杂种优势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等。

☚ (二)杂种优势机理研究   2.高粱 ☛

1.水稻

1.水稻

广西是我国水稻起源地之一。早在7000年前,广西已有水稻种植。秦汉时期水稻已成为广西主要粮食作物。到南朝,桂东南一带稻田耕作技术已相当精细。进入宋朝,已十分重视水稻良种的推广和多品种种植。明、清时期,广西水稻品种仅钦州、南宁、扶绥、横州等地就有88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十分重视水稻生产和水稻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注重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水稻品种资源得以保护和发展。至1992年,广西先后选育、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共达1.35万个之多。
各个时期主要水稻品种有: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以推广地方优良品种为主,当时经鉴定评选的地方优良品种为285个,主要有夏至白、六十熟、百日兜、早金风、黑督4号、白花占、珍珠早、东莞白、白谷糯16号、白银占、花罗占、木谷、马房粘、田基粘、中山粘、水芽36、包胎红、大黄粘、青筒筒等。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以推广矮秆良种为主,如陆才号、广选3号、广场矮、矮脚南特、黄占、矮脚油粘、包胎矮、包胎粘、白壳矮、广选早、莲塘早、青小金、红梅早、金广202、柳沙1号、国际稻8号、珍珠矮、团结1号、包选3号、早中山1号、大灵矮等。70年代中期以后,以推广杂交水稻为主。
广西是全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成员之一,继湖南、江西成功培育了“不育系”和“保持系”之后,广西于1973年也成功培育了“恢复系”,使籼型水稻三系杂交品种首次在我国配套成功。之后,广西从1974年的晚稻开始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验、试种和推广,至1992年已先后培育和推广了一批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有:汕优30选、汕优32、汕优桂33,还有新近培育的水稻杂交组:桂713、博优桂99、博99、威优49、汕优49、汕优36辐、珍珠矮1号、特优63以及枝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
广西水稻资源分布遍及全境,并以双季水稻为主。按地理位置分,桂东南播种面积最大,其次是桂中和桂东北,桂西北地区较少;按地理环境分,平原、盆地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河谷两岸,山区较少;按行政区域分,播种面积主要集中于玉林、钦州、南宁地区和南宁、北海市,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其次是桂林、柳州、梧州地区和桂林、柳州、梧州市,最少是河池、百色地区,约占11%。

☚ (一)粮食作物   2.玉米 ☛

1.水稻

1.水稻

江苏是全国重点稻作省份之一,目前全省稻种资源经鉴定整理编入目录的品种计有1 670个,其中水稻1 587个(粳粘稻608个,籼粘稻689个,糯稻290个),旱稻83个(粳粘稻14个,籼粘稻35个,糯稻34个)。
(1)粳稻。品种数量多,有黄稻、青稻、红稻、黑稻等四种类型。其中黄稻类著名品种有 “黄壳早20日”、“一时兴”、“飞来凤”等,具有早熟、高产、耐肥、米粒饱满的特点。青稻类著名品种有“老来青”、“太湖青”、“落霜青”等。黑稻类著名品种有“黑种”、“鸡粳稻”、“黑香粳”等。粳稻品种米质好,据对606个品种的测定统计,腹白小到中的品种占88.6%,按腹白大小、碎米率和米色等市场综合质量指标测定,上、中级米占97. 5%,上级米大多为苏南地区的晚粳品种。最近育成的晚粳青林9号、早晚熟武香粳1号、香旗25号,以及杂交中粳六优1号、晚粳四优422、武育粳3号、2号等,都是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
(2) 籼稻。在保存的679个籼稻品种中,早熟种占7. 4%,中熟种占92. 3%,晚熟种仅占0.3%。早熟的代表品种有“五十子”、“六十子”、“六月黄”等,中熟的代表品种有“帽舌头”、“洋籼”、“杜子籼”等。籼稻品种适应性强,不耐肥,早熟,产量不高,出饭率高,大多是腹白米,米质较差。只有 “洋籼”米吃口性好。近期选育出的中籼232、394、164,籼型鸭血糯、中籼龙川糯、中籼南农糯2号、中籼扬辐糯1号等都是优质籼米。
(3) 糯稻。现保存的糯稻地方品种有290个,以粳型糯稻为主,籼型糯稻仅有2个。糯稻品种有香糯米、紫糯米以及酿酒和制糕点特用品种。香糯米的品种较多,有吴江香粳糯、吴县香芒糯、常熟香珠糯等,最佳品种是苏御糯,米粒大,米色洁白,香味浓郁纯正,米饭软,糯性好,有光泽。紫糯米有常熟的补血糯、鸭血糯等,酿酒糯稻品种,著名的品种有金坛糯、桂花糯,出酒多而酒质好。作糕点的有桂花糯、洋糯稻,米质洁白、润滑、粘性大。
(4)旱稻。现保存83个品种,一般分布在旱作区和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南通、泗洪、沐阳、东海、连云港、宜兴等地,产量较低,大部分品种为红米。早熟种有6个,全生育期100天左右,如连云港的旱红莲子、小斑尖,沭阳的小白壳,盐城的旱板籼及无锡的斗山旱地红等。中熟种有无锡的有芒旱糯稻,扬州的旱糯稻三粒木、旱白衣,南通的陆稻、茶米粒,盐城的旱红莲等。晚熟种有扬州的黑壳旱糯、宜兴的旱糯稻、黑芒黑壳旱稻等。

☚ (一) 粮食作物   2.麦类 ☛

1.水稻

1.水稻

50年代种植面积为199.2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5.2%。60年代减为194.4万公顷,70年代“沤改旱、旱改水、单改双”种植面积增加到286.4万公顷,占粮食面积的44.9%。80年代“调双扩优”,种植面积调减到249万公顷,占粮食面积的38.9%。90年代减到232.7万公顷,占粮食面积的38.67%。
水稻亩产以平均每个年代70公斤左右的速度递增。50年代水稻亩产为174.4公斤,60年代226.4公斤,70年代271.6公斤,80年代420.7公斤,90年代495.3公斤。其中,从1994年开始,全省水稻亩产突破500公斤,1995年达到533公斤。
水稻总产,50年代为52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0.1%,比1949年增长54.8%。70年代达到1 167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9.2%,比60年代增长76.8%。80年代1 575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2%。90年代1 728.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3.1%。其中,1995年水稻总产达到1 798.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4.7%,创造了新的水平。

☚ (一) 粮食作物   2.“三麦” ☛

1.水稻

1.水稻

1948年开始,江西开始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征集,到1949年,征得水稻地方品种3万多份。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由省农业厅统一组织,结合群众性品种评选活动,进行地方品种的调查征集。到1959年,共征集并保存水稻地方品种6 577个,评选出优良地方品种336个,其中突出的农家品种22个(早籼9个,晚籼10个,晚粳3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作物品种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均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水稻品种资源保存,包括重复的在内只剩1 243份。1979年,根据农业部、国家科委统一部署,由省农科院作物所主持全省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搜集,到1984年,水稻地方品种新搜集到1941份,加上原保留的共计3 200余份。1978—1982年,进行野生稻考察搜集,在东乡县东源公社段溪大队,发现庵家山、东圹上、东圹、东圹下和东圹西侧5个野生稻群落;1980—1982年,在该公社新乐大队,先后发现水桃树下、樟圹村前水圳、樟圹和樟圹西侧4个野生水稻群落。1978年以来,将已搜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分期分批进行农艺性状鉴定、整理、删除同名同种或异名同种,进行编目繁种入库。取得主要成果有:
❶完成稻种资源编目:水稻地方品种2 896份,省选育品种61份,国外品种15份,野生稻173份,杂交水稻“三系”39份;
❷完成入国家种质库:水稻地方品种2 676份,省内选育品种53份,国外品种12份,野生稻173份,杂交水稻“三系”39份;
❸完成农艺性状鉴定:水稻地方品种2 869份,省内选育品种59份,国外水稻品种15份,东乡野生稻217份,杂交水稻三系39份。同时鉴定出有利育种和开发利用的品种有:
❶可直接利用的优质稻:有江西丝苗和奉新红米;
❷抗性好的品种:有高抗稻瘟病的红米早、余江晚、石子糯,大禾有须糯;抗褐飞虱品种有包衣禾、柳竹、湖坐、桠禾种;抗白背稻飞虱品种有高粱稻、鱼籽糯、余江红、大叶麻黏、农杂、丝毛黏;
❸极早熟品种:有贵溪不脱尤、清江七十早、寒冻早、莲圹早、九农早、乐丰早、上村早选;
❹大穗大粒种:有余干2号、万年红、大冬糯、百米柳西、大粒白稻、玉米稻、糯谷早;
❺香稻:有龙南香稻、吉水香糯、黑节糯;
❻高蛋白质含量品种: 有弋阳大禾谷、德兴八月红、德兴瘦田倒、金溪红壳糯、武宁红谷、余江柳条红、万载细叶麻等。从稻米蒸煮品质分析: 1985年, 测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三项指标, 籼稻资源中三项指标都具中等类型, 具备特等优质稻的有: 白壳红米、选黏、乌龟白、油稻子、白米麻黏、白米刁等; 其次是具备“中—中—软” 优良组合方式的品种: 有细粒子、铁杆黏等。应用省农科院综合实验室微型电子计算机建立储存稻种数据库, 储存地方稻种资源2 869份, 省内选育品种59份。

☚ 一、农作物品种资源_(一)粮食作物   2.麦类 ☛

1.水稻

1.水稻

江西水稻有籼稻、粳稻、糯稻, 以籼稻为主。按栽插及收获季节分, 有早稻、中稻、晚稻和二季晚稻。此外, 还有再生稻、深水稻和陆稻。新中国成立以后, 江西的水稻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其主要原因:
❶耕作制度的改革, 扩大了播种面积。新中国成立之初, 江西水稻种植以早稻为主,少量栽种二晚。1953年, 省委、省政府提出水稻种植制度改革的 “三变” 指导方针, 其中之一是一季变双季, 从而开始了大面积推广二季晚稻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 到1960年, 全省二季晚稻播种面积接近100万公顷 (98.6万公顷)。发展到1975年, 二季晚稻播种面积突破140万公顷, 1978年达141.73万公顷,比1953年扩大113.04万公顷,总产量增加328.9万吨,占这期间稻谷总增产量的59%。所以说,1978年以前,江西稻谷总产量的增加,除单产的提高外,扩大播种面积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而播种面积的扩大,主要依赖于二季晚稻的推广和普及;
❷杂交水稻良种的推广应用,使水稻单产上了一个新台阶。70年代初,江西已开始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研究,70年代中期开始在生产上应用,是全国应用杂交水稻比较早的省区之一。1979年推广面积达82.13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4.25%,此时,杂交水稻多为晚稻组合,其中二季晚稻67.48万公顷,占二季晚稻总面积的47.3%。由于杂交水稻增产率高,对提高二季晚稻单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79年,全省二季晚稻亩产首次突破200千克,达203千克,比1978年的172千克增长14%。1989年,由于杂交水稻良种推广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水平的提高,亩产达325千克,超过早稻35千克。几十年来晚稻亩产超早稻的企求,由于二季晚稻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良种而得以实现。由于二季晚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推动了整个水稻单产的提高。1995年,二季晚稻亩产361千克,水稻总播种面积亩产亦达331千克,分别比1978年提高110.2%和55.4%。1995年,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虽比1978年减少10.68%,但由于单产的提高,总产量仍然增长38.8%。由此说明,1978年以后稻谷总产量的增加,全赖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则主要依靠杂交水稻良种的推广。
江西水稻生产,除早稻、中稻、一季晚稻、二季晚稻外,还有再生稻和深水稻。再生稻多处于双季稻积温不够的山区,利用早稻收割后再行管理,促其再生。1995年,全省再生稻面积为832公顷,产稻谷2 339吨,亩产187.4千克。深水稻主要在鄱阳湖周围湖水易于涨落的浅滩种植,数量很少。
1995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301.94万公顷,亩产331千克,总产1 498.2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4%、209%、314.2%。与1978年对比,面积减少10.68%,亩产增长55.4%,总产增长38.8%。详见表3-2-2。

表3-2-2 1949—1995年水稻生产情况表

单位: 万公顷、 千克、 万吨
年 份合 计早 稻中 稻一季晚稻二季晚稻
播种
面积
亩产总产量播种
面积
亩产总产量播种
面积
亩产总产量播种
面积
亩产总产量播种
面积
亩产总产量
1949225.39107.00361.70
1952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6-1970
1971-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264.12
281.49
300.12
308.57
324.36
337.14
338.03
338.68
338.37
336.27
333.95
332.37
332.70
326.49
325.07
326.87
321.05
329.76
329.63
315.41
284.81
286.74
132.50
137.70
123.70
140.33
163.70
188.80
213.00
243.00
234.00
241.00
269.00
282.50
299.00
301.50
289.00
308.00
308.00
309.00
327.00
335.00
338.00
331.00
525.80
556.35
559.21
651.57
801.38
956.41
1 079.4
1 235.0
1 188.2
1 216.3
1 347.0
1 408.0
1 492.6
1 475.85
1 406.84
1 509.0
1 483.38
1 529.56
1 615.89
1 586.94
1 510.0
1 422.4
102.54
110.97
154.70
149.85
168.82
174.03
168.39
165.86
164.00
163.10
161.85
162.95
161.66
157.09
155.87
155.89
155.02
156.36
156.42
150.67
136.21
124.51
146.00
149.40
144.50
168.83
198.70
224.00
244.00
273.50
263.50
274.50
292.00
290.00
319.00
306.50
323.00
322.00
310.00
290.00
323.00
321.00
312.00
272.00
224.85
247.49
339.83
384.83
492.61
586.39
616.30
680.00
648.35
671.60
709.00
709.00
772.25
721.95
755.88
752.68
722.55
680.73
757.15
725.09
637.39
508.18
63.00
59.92
15.63
16.92
12.87
4.25
5.16
2.71
2.87
2.62
2.63
2.15
2.37
6.01
5.87
5.61
5.52
5.39
5.29
5.34
5.01
5.10
136.50
134.50
133.60
163.17
142.50
207.60
229.00
277.00
255.00
274.50
290.00
280.00
316.00
274.00
262.00
293.00
291.00
310.00
319.00
325.00
329.00
349.00
128.85
121.15
31.09
40.58
27.65
13.30
17.63
11.50
11.00
10.80
11.40
9.05
11.25
24.70
23.01
24.90
24.12
25.07
25.32
26.04
24.72
26.73
70.28
65.72
45.37
48.95
30.71
20.73
22.75
26.61
27.10
27.38
27.03
25.12
24.22
19.91
19.79
19.46
19.92
19.21
18.71
18.29
17.54
18.48
128.00
131.20
129.30
134.67
168.60
202.57
235.50
266.50
257.00
270.50
283.00
244.50
300.50
321.50
316.00
331.00
318.00
340.00
348.00
367.00
378.00
380.00
135.15
127.76
88.20
97.90
76.85
63.29
80.50
106.50
104.54
111.00
114.80
111.00
109.20
96.10
93.86
96.62
94.94
98.04
97.75
100.73
99.53
105.24
28.33
44.89
84.22
92.86
117.12
138.13
141.73
143.49
144.40
143.17
142.44
142.15
144.45
143.48
143.54
145.86
140.33
148.80
148.85
141.10
139.38
138.65
87.00
88.70
79.60
91.33
119.50
141.14
172.00
203.00
196.00
197.00
239.50
271.50
276.50
294.00
248.00
290.00
305.00
325.00
330.00
347.00
358.00
376.00
36.95
59.93
100.07
128.25
215.32
293.38
364.93
437.10
424.35
422.95
511.45
579.00
598.50
633.10
534.09
634.80
641.77
725.72
735.85
735.08
748.36
782.25
1994293.95341.001 502.8129.38306.80595.524.12440.70159.43140.45355.00747.90
1995301.94331.001 498.25133.40272.40545.1023.53472.70166.85145.01361.50786.30

注:1.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7年的数字为平均数。
2.1994年、1995年一季晚稻包括在中稻内。
☚ (一)粮食作物   2.麦类 ☛
000316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