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防疫网
农村基层三级医疗保健网不仅是疾病治病机构,更是疾病预防机构。1952年,江苏按照卫生部通知精神,首先在苏南的无锡市和无锡、宜兴三市、县成立了4个卫生防疫站。不久全省各地的专业卫生机构逐步建设起来。1980年,江苏在常熟市、东海县开展县级卫生防疫站整顿试点工作,使县卫生防疫站成为农村卫生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有较强的预防保健功能,是乡镇范围内的疾病预防监测中心。有的乡还专门成立了与乡镇卫生院平级的乡镇防保所,专事卫生防病工作。在村一级,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担负当地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组成了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疾病监测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50年起,江苏先后消灭了黑热病、天花和霍乱等烈性传染病。1958年开始在麻风病流行的地方建立麻风村,把病人集中起来,实行生产自助,免费隔离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患病率已降至0. 68‰。血吸虫病是江苏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地方病,在江苏流行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在无锡市梅园乡和高邮县周山区成立苏南、苏北血吸虫病防治所和实验区。1955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省委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7人领导小组,全省上下建立了防治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防治运动。1976年,全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江苏曾是丝虫病严重流行的省份之一,经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等长期不懈努力,1989年基本消灭了丝虫病。针对肝炎、伤寒多发的情况,江苏还专门成立了肝炎、伤寒防治技术指导组,在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培训指导的同时,狠抓了农村改水等治本工作,基本控制了疫情。1991年,江苏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的目标。1995年底,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已下降到1. 05‰,死亡率下降到百万分之一点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