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78年以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1978年以后 1978年以后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安徽全省农民的积极性开始得到焕发。凤阳、肥西等县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在全国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创举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扩展到全国各地农村,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1979年以后,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开放了农贸市场,更加刺激了农民对农业的生产投入,使这一时期成为安徽农产品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时期,农民的收入增长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到199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573.6元,比1954年的60.6元增长8.5倍,平均每年增加13.5元,递增6.1%;比1978年的113.3元增长4.1倍,平均每年递增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倍,平均每年增长9.9%。大大超过了从1955年到1978年这24年平均每年增长2.7%的速度。而且,1991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之后,仅短短1年时间的恢复与发展,就超过了灾前水平,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从不同收入层次看,农村中贫困户逐年减少,而温饱、宽裕及小康户逐年增多。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农户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60.6%下降到1992年的0.5%;200—500元的农户由39.0%上升到40.3%;500元以上的农户由0.4%上升到59.2%,其中,1000元以上的农户占5.7%(表8-1-10)。 ☚ 1978年以前 二 农民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 ☛ 1978年以后 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伴随着安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全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520.81元,比1981年增长2.88倍。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69倍,穿着支出增长3.20倍,用品支出增长5.26倍。1992年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序列由80年代以前的吃、穿、烧、用、住转变为吃、用、穿、烧、住(表8-1-17)。文化生活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也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一大特点。尽管在整个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所占比重较小,但近年来,这一比重较80年代以前有较大增长。在城镇居民生活服务性消费方面,1981年城镇居民生活服务性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7.69%,1991年上升为10.43%。1991年与1981年相比,10个服务项目消费支出占生活服务支出的比重,有6个项目有所上升,水电费上升0.61个百分点,煤费上升0.04个百分点,学杂费上升2.18%,保育费上升0.05%,修理服务费上升0.64%,医疗费上升0.09%(表8-1-18)。 表8-1-17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构成
表8-1-18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 单位:元
☚ 1978年以前 二 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