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30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30年 1930年1月《萌芽》月刊在上海创刊,由鲁迅、冯雪峰编辑。后改为“左联”机关刊物。 2月《文艺研究》季刊在上海创刊,由鲁迅主编。 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40余人。会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作《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演。 4月“左联”机关刊物《巴尔底山》于11日在上海创刊,由鲁迅主编。 5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柔石、胡也频、冯铿代表“左联”出席大会。 6月艺术剧社在上海创办《沙仑》月刊,由沈端先主编。 7月国民党中宣部在南京成立“中国文艺社”。 8月《文艺月刊》在南京创刊,中国文艺社出版,王平陵编辑。该刊提出民族主义文艺,贯彻“三民主义文艺政策”。 9月“左联”17日举行鲁迅50寿辰庆宴。阳翰笙主持,史沫特莱等应邀出席。 11月萧三代表“左联”在苏联哈尔科夫参加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并主编《国际文学》。 10月民族主义文艺刊物《前锋月刊》在上海创刊,由朱应鹏、傅彦长等编辑。 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44条,对出版刊物严加限制和查禁。 ☚ 1929年 1931年 ☛ 1930年 1930年3月前身为《台湾民报》的《台湾新民报》于29日在台北创刊,由林呈禄、林海音、林焕青主编。 7月台湾共产党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台湾战线社”在台北成立,主要成员有郭德金等人。出版《台湾战线》杂志,不久遭日本殖民当局查禁。 8月《台湾新民报》从第324期起增辟“曙光栏”,专门刊登新诗。 9月连雅堂、赵云石主编的《三六九小报》创刊发行。该刊为南社与春莺吟社合办,专门发表旧体诗。 ☚ 1929年 1930年 ☛ 1930年 1930年陈虚谷和芥舟(郭秋生)在《台湾新民报》上分别发表短篇小说《荣归》和《鬼》。 ☚ 1930年 1931年 ☛ 湖风/生命的火焰/誓言/秋之泪/乡情集/铁大姐/低诉/期待/咖啡店的侍女/刹那的慰安/花要落去/我卖了青春/情曲/风火山/春雨/绿帘/圣母像前·死前·威尼市·埃及人/山花/雨/燕影集/海畔/散沙/心灵的画图/寨上/泪滴/毁灭/香吻/一握之砂/寒笳/曼殊的春梦/山雨/芦灰/灵魂的歌曲/旅程/追寻/寄诗魂 ☚ 冷的心曲 湖风 ☛ 往事/异邦与故国/梅瓣杂记/花环/箬船——故乡问灾记/寒夜集/春醪集/湖上散记/闽南游记/轮盘/刺的文学/卖唱者/自首集/燕知草/素笺——致几个似曾相识者的信/曲阜泰山游记/现代中国散文选/孤灵/海上闲话/秋之草纸/小品文甲选/黑的美/椰子与榴梿/杂碎集/薇蕨集/灰梦 ☚ 偶然草 往事 ☛ 1930年中华民国19年·庚午数学褚一飞在法国撰文讨论“相关度”和“相关度原理”,是中国数学家关于概率和数理统计方面进行的最早研究。 物理学赵忠尧以铊-208作辐射源,测量硬γ射线通过各种物质时的吸收系数。发现在γ射线能量大于1兆伏、吸收体是铅时,出现反常现象,实际吸收量大于公式给出的量。 化学张洪元等在美国发起成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1931年迁回国。 地学中央观象台开始天气图的分析预报。 医学陈克恢从中草药中提取出麻黄素,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工程技术6月,齐克铁路齐齐哈尔至泰安(今依安)段(128.9千米)完工。泰安至龙溪20千米于本年12月完工。 1930年数学维纳[美]创立陶别尔定理的一般理论,并将其与傅立叶变换理论及广义调和分析结合起来,发展了复变函数的调和分析。 物理学钱德拉塞哈拉·文迦达·拉曼因其光的散射定律和拉曼效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狄拉克的“哈哈电子”海 泽尼凯[荷]发现相差衬托方法能观察到光通过厚薄交替的透明体后的相位效应。 迈斯纳[德]发现了临界温度Tc=11K的氮化铌(NbN)超导材料。 范德格拉夫[美]发明静电高压发生器。 阿尔文[瑞典]预言在等离子体中含有一种新型的波动现象。后在实验中证实了这种波的存在——“阿尔文波”。 化学汉斯·菲舍尔因研究血液和叶子的色素并制成人造血红素,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天文学特朗普勒[美]发现银河系内的星际吸光现象,确证了星际物质的存在。 地学12月30日,在美国俄亥俄展示地球曲度的照片。 生物学卡尔·兰德斯坦纳[美]因研究人类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艾德里安[英]提出感受域的概念。 工程技术国际有声电影协会成立。 1930年中华民国19年·庚午文化王星拱的《科学概论》出版,介绍马赫、彭加勒等人的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 政法2月19日,国民党行政院发布通令,禁售《清史稿》。 经济中国航空公司在上海成立。 军事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师于湖南浏阳,组建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 1930年文化世界杯足球赛始于是年。原名世界足球锦标赛,为国际足联主席朱尔·里梅所创始,每4年举办1次。 政法缅甸沙耶瓦底地区农民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反英斗争。 经济世界贸易越来越显出衰退势头。 军事德国成立陆军武器发展小组,进行火箭研制。 1930(民国十九年)1月1日铁道部发行用于收回广东粤汉铁路的公债,以国币2 000万元为最高发行总额,年息2厘。“本公债之还本付息,以广东粤汉铁路余利为基金。”(124,187-188页) 1月15日中国海关税收,征收的是银,而债赔各款均以金支付。自1921年开始,银价猛跌,1926年以后,跌幅更猛。1929年支付债赔各款的本息,计规平银6 533余万两,较1928年之5 739万两多支付795万余两,折合国币约损失1 100余万元。是日,国民政府发布关税征金命令: “近日金价暴涨、银价跌落,影响金融至巨,而偿付外债所受损失,尤属不赀,亟宜设法补救。所有海关进口税,应一律改收金币,以值60.186 6公厘为金单位,作为标准计算。由财政部妥筹办法,令海关自本年2月1日起实行”。每一海关金单位等于0.40美金,19.726 5便士,0.802 5日元(180,34页)。经征机关中央银行还出售关金汇票,供商人缴纳关税之用。1930年5月1日,中央银行经呈准发行关金兑换券,进口商遂得以关金兑换券付税。1930年,全国进口税款以关金券及关金汇票缴纳者,仅占12.18%,1933年增至87.82%。此举对改善外汇收支有一定作用。(319,645-646页; 340,327-328页) 1月陈光甫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国币20万元。开业之初,该公司主要经营信用保险。后兼营火险,嗣后又经营汽车险、寿险等业务。(《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63-64页) 2月17日中国政府与外国公使团签订《关于上海公共租界内中国法院之协定》,规定完全取消外国领事的观审、会审权,中国在上海公共租界设置地方法院及高等法院各一所,所有中国法律一律适用于各法院。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及上海特区地方法院(后改名为第一特区地方法院) 于4月1日成立。虽然基本上废除了租界内畸形的审判制度,但还是保留了司法警察由工部局推荐等不合理规定。(103,770-771页; 邓克愚原作、顾高地校补: 《帝国主义在上海侵夺我国司法权的史实》,载140(二); 316,155-158页) 2月1929年竺梅先、金润祥收买1925年创建的嘉兴禾丰纸厂,改名为民丰造纸厂,资本50万元,是月投产。1930年夏又以290 500元标价得标购入创办于1921年的杭州武林造纸厂,改组为华丰造纸厂,资本也是50万元。两厂两副资本,一个系统,故通称民华丰。两厂生产版纸、薄白版纸、卷烟纸等。沦陷期间,被日本侵略者掠夺。1941年后,与日方签订租厂契约,业主收取一定租金。抗战胜利后,因主持人与国民党官僚关系密切,不仅方便地将两厂收回,还获得了暴利。(344,297-300、175、248-249页) 3月1日由德国工业家和银行家组成的中国考察团启程访华。考察团在中国的时间共3个月,访问了13个城市。6月返回柏林。(410,68-69页) 3月9日鞍山制铁所3号高炉投产。同日,1号高炉停火。3号高炉设备较先进。1930年鞍山生铁产量达288 433吨。(366,119-120页) 3月15日邮政局早已兼办汇兑(1898年)、储金业务(1919年7月1日)。是日,国民政府又在交通部之下设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总局设上海,局长刘书藩。1931年春,在上海、南京、汉口成立三个邮政储金汇业局。1935年3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 《邮政储金汇业局组织法》。同月,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改组扩大,改称邮政储金汇业局。到1936年11月,全国办理储金之局达686所。(182,755、759-760、764页; 《文史资料选辑》,65辑,199-200页; 416,86页) 3月17日长江航运六公司怡和、太古、日清、招商局、三北、宁绍决定从是日起增加各埠水脚,由沪至汉一律加价一成,由汉至沪由各公司在汉之分公司或代理处议之。(323,136页。321未谈及此事) 3月太古洋行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中国人民争回航权运动(这种浪潮在四川尤其高涨),继续保持它在长江上游的优势地位,乃招募一部分中国股东,创办中英合资的太古兴记轮船公司,以便太古退居幕后,避免受到中国人民的直接抵制。公司在香港注册,资本250万元,分成5 000股,每股500元。太古轮船公司卖给了兴记5艘轮船。(323,143页) 4月1日交通部发行电政公债1 000万元,年息8厘。“以交通部国际电报费收入全部为还本付息基金。”(124,194-195页) 4月10日行政院将行政院会议通过的三种利用外资方式通知工商部。三种方式是:合资方式、特许方式、借贷方式。(183,124-125页) 4月16日重庆得以实行以银元代替银两流通的制度。(《近代重庆城市史》,280页) 4月18日1898年7月英国租借威海卫,租期25年。至此逾期不还已近7年。是日,中英签订《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英国将威海卫全湾沿岸十英里地方,及刘公岛与威海卫湾内之群岛,交还中国。同年10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威海卫租借地。烟(台)威(海卫) 电报水线同时收回。但在 《协定》 附件二中规定中国政府 “允将威海卫湾之刘公岛内房屋数所及便利事项,借与英国政府,作为英国海军消夏、养疴之用,以10年为期”。英军还 “得享在刘公岛登岸操演、打靶之利益”。1940年3月15日,通过换文,英国又得以续借刘公岛房屋10年。(103,790-792、1154页) 5月2日—1931年10月10日阎锡山势力扩展到平、津一带后,对津海关新增关税提出了截留的要求,不准汇给南京国民政府。5月2日,阎令津海关将关税及附加税存入中、交两行。6月16日,阎派人赶走津海关税务司,把英国人辛浦森(L.Simpson) 安排为税务司。6月21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电令总税务司梅乐和停闭津海关,所有运津货物,应在江海、安东、胶海、东海、粤海、潮海、闽海、山海、大连等关纳税放行。9月,东北军进入天津。10月1日,辛浦森被人暗杀。10月2日,东北军接管津海关。1931年10月10日重新开关。(319,683-684页;371,44-45页; 《东方杂志》 27卷13号、16号、23号,时事日志) 5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 《商标法》 40条。定于193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此法与1923年5月公布之《商标法》 大同小异,增加了第24条(“注册事项有变更时,应登载商标公报公告之”),删去由于商标专用权引发的民、刑事诉讼以及商标之罪罚及赔偿事项等。(183,70-76页) 5月16日中国禁止黄金出口。(孔敏主编: 《南开经济指数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67页) 5月23日国民政府公布 《矿业法》。“中华民国领域内之矿,均为国有,非依本法取得矿业权,不得开采”。“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有,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中华民国人经营矿业,如系公司组织,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限,得许外国人入股,但须受下列各款之限制。一、公司股份总额过半数,应为中华民国人所有。二、公司董事过半数以上,应为中华民国人民。三、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等职,应以中华民国人民充任。”(183,53 -70页) 6月21日1927年4月26日,国民党中央指派钱新之等接收上海总商会。1929年5月2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指派虞洽卿等34人组成上海特别市商人团体整理委员会,下令上海市商民协会(1927年成立)、上海总商会暨县商会、闸北商会一律停止办公,各将会务移交商整会接收办理。至此,必须 “服从当地国民党的指示和命令并受当地执政机构管辖”的新的上海市商会正式成立。(徐鼎新等: 《上海总商会史》,366、368、396、398页) 6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土地法》,共5编397条。1935年4月5日公布 《土地法施行法》91条。关于农地使用,规定不得预收地租,不得收取押租。地租不得超过正产物收获总额的375‰。土地税全部为地方税。不得用任何名目征收或附加税款。土地税向所有权人征收之。鼓励土地自耕,自耕地的地价税按应纳税额八成征收之。自耕地满15年者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不在地主的土地税得加倍征收。(185,129-178、198-208页) 7月1日卫生部收回一直由海关办理的海关检疫事务(1874年海关开始在江海关和厦门海关实施检疫),成立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1930年接管了上海海港检疫、吴淞防疫医院和蒸熏轮船事务,1931年1月接收厦门海港检疫事务。以后又陆续收回汕头、汉口、广州、安东、营口(牛庄)、天津、青岛、大沽、秦皇岛等沿海沿江各口岸的检疫权,建立了相应的卫生检疫所。(319,678-679页: 《民国档案》 2004年第4期,137页) 7月15日1926年12月26日刘鸿生以35万元收买了上海日晖织呢商厂。1927年刘以90万元的高价将此厂地基出卖给开滦煤矿,1930年开滦在这块地上建筑了每日可装卸五六千吨煤的远东最新式的机械化码头。刘将地上的房屋、机器、工房拆迁到浦东周家渡建成章华毛绒纺织厂。是日,刘独资经营的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开办,资本75万元。此厂经营管理腐败,产品质量较差,资金不足,利息负担綦重,连年亏损。1932年程彭年接任章华厂经理后,1933年迎合人民抵制日货的要求,生产 “九一八”牌薄哔叽,销路极好。此后几年,陆续增添精纺锭、织机,主要生产细呢,加强管理,延长工人生产时间。1933年亏损额减至1932年的一半,1934年转为盈利,1936年盈利达50万元。(133,253、254、249页; 134,59-74、272页) 8月1日1929年5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中国航空公司。此前4月17日该公司已与美国航空发展公司订立 《航空运输与航空邮务合同》,由航空发展公司开办沪汉、京平、汉广三条航线,由中方按飞行里数给予酬金。沪汉线开办后,中国航空公司亏损。而且原订合同对中国主权损失太多,导致各界群起反对。经谈判,交通部乃与美国飞运公司(美国航空发展公司已将其资产让与飞运公司) 于1930年7月8日签订 《合办中国航空公司合同》,重新组织中国航空公司。是日,中国航空公司成立,资本1 000万元,交通部占55%,美方占45%。技术工作由美方负责,业务行政归华方负责。经营沪蓉(1934年全部通航)、京平(后改沪平。1931年4月通航)、沪广三线。1929—1936年,中航公司的飞行里数从93 000公里增至2 466 000公里,乘客从354人增至18 567人。(103,690、823-828页; 129,上篇,3章,36页; 373,291-292页,371,362页) 8月5日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将全套设备及专营权转售给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改名为上海电话公司(Shanghai Telephone Company)。美国人掌握该公司股权的70.5%,中国人拥有股权23.4%。(317,115页; 373,284、268页; 雷麦: 《外人在华投资》,215页) 直到上海解放后,才由我邮电部门接管。(317,115页) 8月11日通孚丰联合办事处在上海成立。这是通孚丰集团形成的标志。通孚丰集团包括阜丰面粉公司、中孚银行、通惠实业公司、通丰面粉公司(在河南新乡)、通益精盐公司(1919年投产,在烟台) 等。(《民国档案》 2004年第2期,110-111页) 8月国民政府发行关税短期库券8 000万元,月息8厘。“本库券应还本息,由财政部指定关税增加收入项下指拨。”(124,197-198页) 9月17日1925年 “五卅惨案”发生后,厦门人民掀起了反英斗争高潮,6月13日,厦门英租界的工部局撤销,界内公安、交通、卫生各种事宜完全归中国警察管理。厦门英租界已名存实亡。至此,中英互换照会,中国政府收回1862年开辟的厦门英租界。(103,830-832页; 316,403页) 9月19日中、英互换照会,自1922年12月(是月,英国政府发表宣言,英国部分庚款余额,嗣后将用于中英互有利益之事业) 起之英国所得庚款交中国政府管理,用于“整理及建筑中国铁路,并投诸其他中国生产事业”。“与英国利益有关之各铁路,更当首先注意”。如需购买材料,当向英国订购。中国政府设立有英人参加之中英庚款委员会,司管理支配之全权。(103,833-836页) 9月1928年,国民政府借口安徽宿县烈山普益煤矿有倪嗣冲股份,将其收归国有,隶农矿部。收归国有后,产量减少一半,薪水开支从每月一千数百元增至一万数千元。1929年股东要求发还产权,“不能以倪姓一人为逆,而将其他股东共有之矿产一律收归国有”。至此除倪嗣冲的股份外,商股均发还,改为官商合办。共有股本150万元,商股60万元,官股90万元。因办理不善,1935年6月停工。截至1935年9月25日,共计亏损111.5万元。1937年6月复工。(117,707-709页; 194,50-51页) 10月15日—1935年8月31日30年代初,有20多家航行于川江上的中外轮船公司。华商轮船公司规模都很小,就连民生公司也只有3艘轮船,加起来总吨位才230吨,不仅不能跟外国人竞争,生存都有困难。拥有西南经济中心城市重庆,又控制着四川唯一出口交通命脉的长江航运的刘湘倡议,“应该扶植一个公司使其壮大,然后将这些小公司拿来逐一归并”。1930年春,卢作孚就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后,在反对外商轮船的霸道行径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声誉鹊起。民生轮船公司得以从1930年10月起,先后合并或收购川江(宜渝线) 上华商轮船28艘,外籍轮船15艘。其中特别重要的是,1935年6月至8月,收购了美商捷江轮船公司的7艘轮船。1935年春,捷江宣告破产,出售全部产业。如果捷江的船只和岸上设施被其他公司买去,势必大大加强民生公司对手的力量。民生公司竭力谋求购买捷江全部产业。但公司已负债累累,而捷江资产又值70万,显然无力自筹。金融界伸出援手,建议在上海发行公司债100万元: 金城银行认购40万,中国银行认购20万,中南银行认募10万,上海银行认募5万,川康、美丰、聚兴诚三行各认募5万。交通银行最后加入,认募10万,由川康、美丰、聚兴诚三行在原认募数内让足,共成100万元。中国银行和金城银行还提前预付款项,大力支持。民生公司得以较为顺利地解决了收买捷江所急需的资金问题。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招商局的干扰,三艘性能最好的船只落入了太古公司之手。到1936年,在长江航线上,太古、怡和、日清、招商四大轮船公司共有轮船53艘,民生公司一家有47艘。但由于民生公司的船只比较小,在吨位上,四公司占85.32%,民生公司只占14.68%。1934年、1936年在川江航线上,民生公司一家的载货量不仅超过四大公司的任何一家,也超过四大公司载货量的总和。(322,27-37、46-51页;154,433-434页) 10月19日鸿生(设在苏州)、荧昌(有上海、镇江两个厂子)、中华(设在上海附近的南汇县周浦镇) 三家火柴厂正式合并,改名为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刘鸿生为总经理,资本191万元。(133,135-136页) 10月财政部以 “五外常关及子口税、复进口税等,均于1930年2月止,一律永远废止”,电令 “永远废止”五外常关。关务署遵于1931年1月1日起,将所属五十里外常关关税,一律停征,并会同海、常关税务司,将子口税及复进口税于是日停止征收。(319,650-651页) 10月—1933年12月由于英美烟公司不断施加压力,国民政府于1930年10月将卷烟的七级税率(一等烟每5万支完税404.625元,七等烟每5万支完税29.250元) 改为三级税制(一等烟每5万支完税225元,二等烟56元,三等烟32元)。1931年改为新三级税制(一等烟完税305元,二等烟81元,三等烟39元)。1932年改为二级税制(一等烟完税95元,二等烟55元)。1933年改为新二级税制(一等烟160元,二等烟80元)(148,377-379页;144,912-914页)。高级烟税负越来越轻,中低级烟税负越来越重,有利于英美烟公司,而不利于华商烟厂。 11月1日国民政府发行善后短期库券5 000万元,月息8厘。“本库券应还本息,由财政部指定在关税增加收入项下如数照拨。”(124,198-199页) 11月28日财政部决定将卷烟统税处改为统税处,兼管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统税事项。同年12月2日,又决定将统税处改为统税署。同月公布 《统税署组织章程》,统税署直隶财政部,管理全国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类统税一切事项。(180,334-335页) 11月主要动用根据1925年9月中比协定退还之庚款展筑陇海路灵宝至潼关段,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12月完工,1932年1月通车。然后主要依靠法国巴黎工业电气公司和由中国、交通、中南、金城、盐业五银行组成的国内银团联合投资,修筑潼关至西安段以及西安至宝鸡段。潼西段1932年8月开工,1934年12月完工,1935年1月通车。西安 “荒凉之地,一变而成繁荣商埠”。(《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4期,84页)西宝段1935年1月开工,1936年12月完工,1937年3月通车。1935年将陇海路东段展筑至连云港(老窑),并由荷兰治港公司包工修建了连云港。陇海路东起连云港,西至宝鸡,全长1 226公里。(129,上篇,1章,7-8页; 318,49、51-52、59、60页; 349,107页) 12月3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将农矿部和工商部合并为实业部(《东方杂志》 28卷3号,时事日志),部长孔祥熙。(寿充一编: 《孔祥熙其人其事》,4页) 12月15日国民政府公布 《交通部航政局组织法》。“交通部为处理航政事宜,设置航政局”。凡航行海洋或航行二省以上,200吨以上,容量在2 000担以上之航舶之航政事宜,由航政局处理之(187,7-9页)。1931年6月11日,上海航政局成立。汉口、哈尔滨、天津航政局亦相继成立。广州航政局暂缓成立。(129,上篇,3章,26页) 随即,交通部咨请财政部,自1931年7月1日起,“凡海关对于中外船舶丈量检验及管理港埠各项事务,即行分别移归各航政局继续办理”。(张杏林: 《交通部接管海关代办航政之经过》,载 《交通杂志》 1卷1期) 上海航政局成立后,通知海关要求接收理船厅,遭海关拒绝。出现了航政局与理船厅并存的局面。港务管理权未能收回,直到解放。(《上海港史话》,64-65页) 12月27日大中华火柴公司收买汉口燮昌火柴厂(1897年由叶澄衷、宋炜臣创办,资本42万元),改名为炎昌,但一直未开工。(133,141页) 12月29日国民政府颁布 《国定进口税则》。1931年起实施。这是第六次修改进口税则。税率分12级,自5%至50%,较1929年税则的7.5%~27.5%有所提高。1930年进口税率水准提高至10.4%,1931年提高至14.1%。但1930年5月中日 《关税协定》 中规定享有片面优惠待遇的72个税号、101种日本进口货物不能增税。(340,311-315页) 12月31日大北、大东公司沪港水线在福州的登陆权于1930年12月31日到期(101,660-661页; 102,143-144页),但两公司因谈判未获结果,继续侵占中国主权。福州电信局职工乃毅然于是日将两公司水线割断,并于次日分别接收其营业处。(602,143页) 1930年1926年以后,江苏的蚕种制造业蓬勃发展。到1929年,全省已有蚕种制造场一百多家,但大都以营利为目的,不注重蚕种质量。到1930年,江苏省政府开始关注蚕业。为了控制病毒蔓延,提高蚕种质量,是年,颁布制种取缔法规,在无锡设立江苏省蚕业取缔所。(高景岳、严学熙编: 《近代无锡蚕丝业资料选辑》,248-249页) 1930年 1930年1月2日阎锡山在太原举行讨唐誓师典礼。 6日国民党中常会任命蒋介石、胡汉民、林森、邵元冲、戴传贤等11人为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 同日考试院正式成立,戴传贤、孙科任正副院长。 9日国民党中政会临时会议讨论整理金融方案,应付金价高涨。 10日唐生智部在绥河最后战败,残部1万余人投降。蒋介石发动的讨唐军事结束。 15日国民党中政会通过海关进口税改用金本位征收。 16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宋子文国民政府委员兼行政院副院长任命案。 20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莫德惠为中东路督办。 23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东方被压迫民族联合会” 整理办法。 30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中国童子军组织条例》。 31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议决:“伯力议定书”已逾路案范围以外,不予批准。 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自本日起实施关税自主。 3日国民政府公布 《驻外使领馆组织条例》。 6日国民党中政会决议: 伯力会议蔡运升越权渎职,应予议处。 10日阎锡山电蒋介石,力言武力不可以统一中国,称愿与蒋共同下野。 同日国民政府公布《民法债编》《物权编》施行法。 14日蒋介石宣称决不下野。 18日国民党中委、改组派成员王乐平在上海被刺,汪兆铭电责南京政府,阎锡山通电响应。 21日桂系李宗仁等电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为海陆军副总司令,汪兆铭亦通电促阎反蒋。 22日立法院通过《党员犯罪加重处刑暂行法》。 23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45人联名通电,主张投票解决国民党中委和党统问题。24日,汪兆铭通电表示赞同。 26日阎锡山与冯玉祥在太原共商反蒋大计。 26日蒋介石电阎锡山,发出最后警告。 3月1日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当日,决议开除汪兆铭党籍、查明阎锡山行动之真相等案;3日通过《推进党务工作》《训练党员工作方针》与《关于建设方针》 等案; 4日通过 《训政时期党务工作方案》《修正中央政治会议条例》 等案; 5日通过 《训政时期民众训集方案》; 6日发表宣言。 5日阎通电称下野出洋。 8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任顾祝同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驻守济南,以对付晋军。 13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在国歌未制定前,以党歌代国歌。 15日晋军商震通电阻阎出洋。鹿钟麟等57人联名通电,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为副总司令。 19日阎锡山、冯玉祥拟于北平组织军政府,派员访问各国公使、代办。 20日国民党太原党部电迎汪兆铭北上。 同日蒋冯阎中原大战开始。 29日改组派与西山会议派的陈公博、王法勤、谢持、邹鲁等在北平会商,由国民党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央委员组织扩大委员会议,解决党政问题。 4月1日阎锡山与冯玉祥、李宗仁分别通电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副总司令职。 5日国民政府下令免阎锡山本兼各职,并予拿办。7日,国民党中常会议决开除阎锡山党籍。 6日陈公博在太原代阎致电香港之汪兆铭,劝汪北上。 9日蒋介石抵徐州,召开军事会议。陈调元、韩复榘、马鸿逵等从山东前往参加。 12日南京卫戍司令部布告取缔集会结社。 15日蒋介石任韩复榘、刘峙、何成浚为讨逆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总指挥,陈调元为总预备队总指挥。 同日阎锡山、冯玉祥各派出代表赴沈阳对张学良游说反蒋。 18日中英代表在南京签订 《收回威海卫专约》及 《英国展租刘公岛协定》。 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令裁员减政。 21日冯玉祥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鹿钟麟、徐永昌、万选才、孙殿英、孙良诚、宋哲元等均参加。 23日蒋介石下总攻击令讨伐冯、阎,中原大战全面爆发。同时,桂系及张发奎部北上反蒋。 26日蒋介石分任李明杨、朱思明、卫立煌为江、浙、皖三省剿共总指挥官。 27日国民政府公布 《宣誓条例》。 28日国民党中政会决定 “甄选县长方案”。 同日李宗仁、张发奎部攻入湖南。 6月1日蒋介石再派李石曾赴东北活动,联络张学良。 同日汪兆铭通电主张召开国民党中央扩大会议。 5日桂系白崇禧部占领长沙。 同日国民党中政会临时会议讨论对苏外交方针。 15日蒋军在海军及外舰的援助下,重占岳阳,李宗仁、白崇禧率桂系退出长沙。 19日何应钦赴长沙,指挥讨桂军事。 2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同日国民党中政会通过 《法院组织法立法原则》。 22日蒋介石乘飞机至河南驻马店,即偕何成浚赴渭河晤徐源泉、上官云相、杨虎城,督促协力进攻。 26日晋军傅作义部攻占济南。石友三任山东省主席。 30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土地法》。 7月2日张发奎部与桂军退至湘南永州。 7日为拉拢东北军,蒋介石任命于学忠为天津总指挥。 9日阎锡山、冯玉祥联名电促汪兆铭即日北上。 13日汪兆铭、阎锡山、冯玉祥、陈公博等在北平组成“扩大会议”,联名发表党务宣言。汪兆铭等并发表发起召开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宣言。 17日黄埔军校奉总司令蒋介石令停办,由第八路司令部派员接收。 20日张发奎通电下野。 24日蒋介石任何键为湘、鄂、赣三省剿共总指挥。 30日何应钦在汉口召集行军事会议,部署对付红军。 8月1日蒋介石以刘峙为津浦路总指挥,韩复榘为胶济路总指挥,调动15万军队与晋军争夺济南。 7日北平国民党第二届扩大会议正式召开,通过《扩大会议组织大纲》《中央政治会议规则》,并发表宣言。会议推选汪兆铭、王法勤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宣称要“依法”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和筹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 8日南京国民政府令何应钦负责湘、鄂、赣三省 “剿共” 军事。 15日蒋光鼐部攻占济南,晋军向黄河以北退却。 16日何应钦下令总攻湘赣红军。 19日邓演达将1927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9月1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通过《我们的政治主张》,并发表宣言。 20日国民党中政会通过 《危害党国紧急治罪法原则》。 9月1日北平国民党扩大会议通电公布 《国民政府组织大纲》,并推选阎锡山、汪兆铭、冯玉祥、李宗仁等七人为国民政府委员,以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 5日南京国民政府任马福祥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韩复榘、陈调元分任山东、安徽省政府主席。 8日阎锡山电张学良,以北平政府各部长之半数归张支配,请示赞助,均为张拒绝。 9日北平国民政府成立,阎锡山、汪兆铭等宣誓就职,并发表“公平内政,均善外交”的宣言。15日,约法起草委员会成立,汪兆铭任委员长。 11日蒋军由平汉、陇海两线联络进攻,以洛阳、郑州、开封为目标分三路推进。冯军自兰封至许昌布弧形阵对峙。 15日石友三部向蒋军投降,退出考城。 18日张学良发表和平通电,拥护蒋介石。旋派兵12万,分三路入关。 20日北平中央扩大会议及国民政府结束,汪兆铭等仓皇赴石家庄,扩大会议移至太原。 22日行政院长谭延闿因病死于南京。25日,国民党中政会议定予以国葬。 26日蒋军韩复榘部进占德州,阎锡山将晋军主力撤回山西。 10月3日蒋介石电南京国民党中执会,建议提早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召集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 6日蒋军占领郑州,9日占洛阳。中原大战以阎、冯失败告终。 7日国民政府任命刘峙为河南省政府主席。 9日蒋介石由郑州回南京。10日发表双十节文告,提出五项政治方针: 肃清“匪共”,整理财政,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实行地方自治。 同日张学良在沈阳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 11日中苏会议在莫斯科正式举行。 13日蒋以“讨逆”军事结束,命讨逆军各部队分别回防原驻地或移至各地 “剿共” 前线。 14日冯玉祥人山西,暂住晋城,所部交付鹿仲麟。 15日鹿钟麟、宋哲元等通电静候中央公平处置,愿解甲归田。 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依国民党中执会函发布通告,党员开除党籍即无公民权,停止党籍者亦然。 23日蒋介石到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剿共” 会议。 24日国民政府任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29日杨虎城部入西安。 27日太原扩大会议通过约法草案,公布宣言,即告停会。 31日汪兆铭、冯玉祥至太原晤阎锡山商谈后,阎、冯准备下野。汪兆铭离太原逃往天津。 11月4日阎锡山宣布取消太原中华民国陆海军总司令部。 5日江西剿共军对革命根据地开始总攻击,第一次 “围剿” 开始。 6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讨逆军事结束,停止新闻检查。 12日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15日决议于1941年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17日通过《刷新中央政府,改善制度,整饬纲纪,确立最近期内施政中心,以提高行政效率案》与修正《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等案; 18日确定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兼任行政院院长,于右任为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长,并通过宣言。 25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自即日起称国民政府会议,行政院会议改称国务会议。 27日国民党中央将晋军改为边防军,归张学良节制。 12月2日国民政府颂布整肃纪纲令。 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委托蒋介石指导 “剿共”区域各省党务。任刘芦隐为中央宣传部长,马超俊为中央训练部长。并议决组织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 同日国民政府特任各部部长。 9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 “剿共” 军事会议。 同日国民政府会议议决由蒋介石兼任教育部长。11日,蒋发表 《告诫全国学生书》。 10日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接受黄绍竑劝告,提出和平解决条件。 16日国民政府任命宋美龄等49人为立法院立法委员,并公布 《出版法》。 19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整理陆军,预定将全国现有约280个师,缩编为60个师,15个独立旅。 26日蒋介石任命鲁涤平兼任南昌行营主任,负责指挥赣省 “剿共” 军事。 29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国民会议代表选举法”,交国民政府公布。 30日国民党军张辉瓒部两个旅及师部共9000余人在江西龙冈被红军包围全歼,师长张辉瓒被活捉。 ☚ 1929年 1931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