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14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14年

1914年


1月

《中华小说界》月刊1日在上海创刊,林琴南、包天笑、徐卓呆、沈瓶庵等分任撰译。
吴双热的长篇小说《孽冤镜》由民权出版部出版。


4月

《民权素》月刊在上海创刊,刘铁冷、蒋箸超主编。


5月

《小说丛报》月刊在上海创刊,徐枕亚主编。
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月刊在日本东京创刊。
《新剧杂志》月刊在上海创刊,夏秋风主编。
《消闲钟》半月刊在上海创刊,李定夷主编。
苏曼殊的小说《天涯红泪记》刊于东京出版社的《国民杂志》。


6月

王纯根、孙剑秋主编的《礼拜六》周刊在上海创刊,为鸳鸯蝴蝶派文艺刊物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7月

李定夷的长篇小说《玉怨》由国华书局出版。


9月

《小说旬报》在上海创刊,英蜚等编辑。
《俳优杂志》在上海创刊,冯叔鸾主编。


10月

《眉语》在上海创刊,高剑华主编。


11月

《剧场月报》在上海创刊,王笠民主编。


12月

《女子世界》在上海创刊,陈蝶仙主编。

☚ 1913年   1914年 ☛

1914年

1914年

周作人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刊登搜集儿歌、童谣的征稿启事。
徐枕亚的言情小说《玉梨魂》由民权素出版部出版。同时又出版短篇小说集《枕亚浪墨》。
林纾的小说《金陵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周瘦鹃在《礼拜六》上发表短篇小说《花开花落》。
叶圣陶在《礼拜六》上发表他的第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穷愁》。
程善之的短篇小说集《小说丛刊》由江南印刷厂出版。

☚ 1914年   1915年 ☛

1914年中华民国3年·甲寅


地学

中央观象台气象科每日观测增加到4次,内容扩充到气压、气温、风、雨量、云量、云类、最高最低温度和地温等项目,还编印了 《气象月刊》。
北洋政府农商部由于农林方面的要求,通令各省农业机关设立气象测候分所共26处,这是全国设立农业气象台站之开始。


农学

江苏南通甲种农业学校开始选育棉花良种,于1921年育成“鸡脚棉”良种。
北京设立中央农业试验场,内设植物病虫害防治科。这是国内农业病虫害防治事业方面的最早设施。
金邦正和邹树文进行了中国近代最早的飞蝗调查。开始对重要害虫发生发展情况以及为害状况进行考察。
公主岭农事试验场从该年开始了土壤肥力的研究,进行了地力查定试验和地力减耗试验。
商部开办了4个部属棉业试验场,以试验引进陆地棉为主要研究任务。
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芮思类在南京附近农田中采取小麦穗,以此进行试验,育成“金大26号”小麦良种。这是中国最早采用近代科学育种方法育成的一个作物良种。


医学

北洋医学堂改组成立国立天津海军医学校,1928年停办。
湖南省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办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本会同人” 在上海创办《医学新报》(周刊)。约出90期停刊。
黎庇佑主编 《衷圣医学报》(月刊) 于广东创刊,出7期后停刊。
杭州中华医药公司创办 《医药观》(月刊),历家福任主编,出11期后停刊。


工程技术

沪杭甬铁路曹娥江至宁波段完工。
京绥铁路阳高至大同段完工。大同至丰镇段(44.8千米)随即开工。
京奉铁路北戴河支线 (北戴河—海滨,10千米)开工。
火车行动邮局创办。
王荆山创办裕昌源面粉厂开业,经营碾米、面粉等业务。
上海华生电器厂创办,1914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变压器。
北洋政府在上海创办招商局浦东机器厂。为招商局附属机构,厂址位于浦东陆家嘴。
华侨创办广南造船所,厂址在广州白鹤洞东望乡。


1914年


文化

罗素发表《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提出新哲学的四条纲领。
德国文德尔班出版《哲学概论》,系统地阐述其价值学说。
法国马利丹著《柏格森哲学》,批判柏格森直觉主义,主张复归托马斯。
英国里弗斯的《美拉尼西亚社会史》出版。
英国威尔斯发表《解放的世界》,揭示了科学发展所引起的心理、社会和政治后果,并且预见到原子核的分裂。
德国亨利希·曼发表小说《臣仆》,为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瑞士荣格创立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运动出现第二次重大分裂。
瑞典卡塞尔发表《社会经济学原理》,系统表述了投资过多说,并强调技术进步对资本财贷工业的刺激影响。
德国布林克曼的《农业经营经济学》出版,重点阐述了农业生产集约度等级、农业经营制度及农业配置问题。
奥地利维塞尔发表《社会经济学》,为后来不完全竞争论奠定了基础。
日本大正博览会开幕。


政法

日本海军受贿案发,山本权兵卫内阁倒台。
瑞典举行普选,社会党势力加强。
丹麦建立议会制度。
4月21日,美军侵占维拉克卢斯,第一次武装干涉墨西哥革命。
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死,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德国支持奥匈进行战争发动,俄国则支持塞尔维亚。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8月,德国考茨基提出“超帝国主义论”,掩盖垄断资本主义本质。
美国迫使尼加拉瓜签订 《布里安一查莫罗条约》,取得对尼加拉瓜事务的监督权。
8月1日,德对俄宣战。8月3日,德对法宣战。8月4日,德侵入比利时,英对德宣战。8月6日,奥对俄宣战,塞对德宣战。
8月4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国会党团赞成军事预算,支持战争,第二国际破产。
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布《中立宣言》。
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强占中国山东胶州半岛,袭击德国租借地青岛。
9月,英国下议院通过威尔士的 “政教分离法案”。
9月3日,法国政府迁往波尔多,以防巴黎陷落。罗马教皇本伦迪克特十五世当选。
10月29日,土耳其加入德国一方参战,德、土舰队使用新型武器突袭俄国黑海沿岸城市。11月2日,土宣布同英、法、俄断交,11月12日宣布“圣战”。
12月18日,埃及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军事

德国提出“先发制人”的战争思想。
德、奥两国军费高达48亿马克,俄、英、法3国达48亿马克,军备竞赛升级。
8月17日,俄军进攻东普鲁士失败,折兵25万人,武器大量遗失。
8月26日,俄、德两军会战坦能堡,俄军大败,被俘10万人。
9月5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大战马恩河畔,德军失败。西线战争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10月10日,德军与英法联军会战于英吉利海峡诸港口,双方相持不下,战线渐趋稳定。
11月1日,在科罗奈尔附近海面,德国舰队击毁英国军舰2艘,大败英国分舰队。
12月8日,英、德舰队大战福克兰群岛,德军惨败,4艘军舰沉毁,1 800名士兵阵亡。


其他

日本地震,樱岛火山爆发,死亡多人。


1914年中华民国3年·甲寅


文化

范源濂发表《今日世界大战中之我国教育》,提倡“军国民教育”。
美国教会所办的雅礼大学在长沙正式成立。
3月9日,清史馆设立。
3月11日,南苑航空学校3架飞机首次试飞。
5月10日,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杂志创刊于东京。
是日,章士钊主编《甲寅》月刊杂志创刊于日本,发行于上海,第10期停刊。1925年复刊,改为周刊,1927年2月停刊。
5月21日,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
5月25日,国史馆成立,王闿运为馆长。


政法

1月10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所有议员一律资遣回籍。
1月26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组织条例》,规定财产达1万元者始能当选为议员。
2月,袁世凯下令停办各省地方自治和解散各省议会。
3月18日,约法会议开幕,举孙毓筠为议长,施愚为副议长。
3月24日,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印度秘密换文,擅自制造中、印边境线,把9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此条“麦克马洪线”。
4月8日,《上海法租界推广条约》签订,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加强。
4月29日,约法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约法》。
5月1日,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独裁制。同日,废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
6月1日,库伦活佛宣布外蒙独立,1年后取消。
6月20日,参政院开院。
6月30日,袁世凯裁撤各省都督,改称将军,督理各省军务。
7月3日,英国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擅签《西姆拉条约》,中国代表拒绝签字。此后的历届政府均拒绝承认。
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成立,通告海内外未经解散之国民党组织,一律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就任总理,并公布《中华革命党总章》,国外支部筹款,国内支部组织武装讨袁。
8月6日,袁世凯政府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表中立宣言,公布《局外中立条规》。
9月,袁世凯设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
9月24日,袁世凯公布《参政院组织法》。
10月,中华革命党发表《告同胞书》,号召讨袁。
10月7日,中国政府就日军侵占胶济铁路全线,向日提出抗议。
12月29日,袁世凯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并可连选连任。


经济

河南华资中原公司成立,与英国福公司抗衡。
虞洽卿在上海创办三北轮埠股份有限公司,船只航行于上海至宁波、天津、福州及长江沿岸。
范旭东创办的久大盐业公司在塘沽成立,生产精盐,为当时中国规模较大的盐业企业。
1月11日,袁世凯公布田房契税、所得税、烟酒牌照税等条例。
2月7日,袁世凯公布“国币条例”及“施行细则”,以纯银库平6钱4分8厘为1圆。当年12月,天津、南京开铸袁世凯头像银元。
3月,为筹筑宁湘铁路,中国向英商借款800万英镑。
3月15日,“全国商会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4月1日,交通部创办五铁路联运。
7月,为筹筑沙兴铁路,中国向英商借款1 000万英镑。
8月3日,袁世凯公布《民国三年国内公债条例》,发行国内公债1 600万元,12月又追加800万元。
10月,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成立,为当时中国主要私营商业银行之一。
聚兴诚银行成立于重庆,经营汇兑,为四川省最早的商业银行。


其他

湘北、新疆等地发生地震。
7月16日,吉林松花江水涨溢城区,吉长铁路停驶。
9月,中国正式加入万国邮政联盟。自9月1日起实行邮会章程。


1914年


数学

豪斯道夫[德]著《集合论纲要》一书出版。提出拓扑空间的公理系统,为一般拓扑学奠定了基础。
皮尔逊[英]的专著《统计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用表》出版,是统计数表中的经典文献之一。


物理学

马克斯·冯·劳厄[德]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卢瑟福[英]断定氢原子核是与电子对应的正电荷的单元,并将其命名为质子。
能斯脱[德]提出气体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时,其比热为零的假设。
查德威克[英]发现β衰变中β粒子能量连续分布的现象。
莫塞莱[英]发现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取决于各种元素原子核正电荷数,并发现核正电荷数就等于原子序数。
西厄班[瑞典]发现一系列新的X射线,并精确测定各种元素的X射线谱。
普朗克[德]和G.赫兹[美]用不同能量的电子轰击气体和蒸汽,实验证实了量子能级间的跃迁。
巴内特[英]发现快速旋转铁棒使棒磁化的回转磁效应。


化学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美]因精确测定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美]确认同位素的存在并证实了蜕变学说。
哈登[英]成功地分离出一种乙糖二磷酸酯,并发现发酵的产率与所加入的磷酸酯有一定关系。


天文学

罗素[美]发现了一表面温度相当高而光度又相当小的恒星,后被称为白矮星。
沙普利[美]建立球状星团的“光谱一光度图”,并提出迥然不同的银河系模型。
尼科尔森[美]发现木星的又一颗不规则卫星——木卫九。
比斯[美]发现仙女座大星云自转。
菲森可夫[俄]对黄道光进行多次光度测量,得出星际尘分布的结论,并证明以黄道光为条件的物质是彗星解体的产物。
爱丁顿[英]著《恒星运动和宇宙结构》一书出版,归纳了当时宇宙论的知识,提出旋涡星云是位于银河系外别的星系,银河系本身也是一旋涡星云的推测。
哈勃[英]提出有一些星云是银河系内的气团。


地学

古登堡[德]确定地核的界面在地表下约2 900千米处,地核半径约3 470千米。
威廉斯[俄]建立了土壤统一形成学说,认为土壤形成的本质是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


生物学

罗伯特·巴雷尼[奥]因对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的研究取得成果,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瓦勃格 [德] 发现了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与氧的供应和消耗有关的呼吸酶,弄清了它的基本结构、特性和作用方式。
J.J.艾贝尔从血液提取出氨基酸。


医学

6月8日,伦敦的医师们成功地利用镭治疗癌症。
卡顿[英]做了各种动物的“自发”波的频率实验,并且获得实验性动物癫痫时的脑电波。同年成功地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波形。
弗莱克斯纳[美]首先发现弗氏痢疾杆菌。
A.艾德亭顿[英]进行真空管放大神经活动的研究,发现末梢神经受到刺激时的许多特性,还发现了丘脑、大脑区及其他区域对各种冲动的不同反应,这就是著名的“神经元”的作用。
P.杜顿和J.赫斯[德]合成了醋酸。
菲比格[丹]发表了对致癌物的研究成果,他以老鼠为实验,发现一种使动物引发癌症的方法。
柯兴[美]首先描述了垂体前叶中嗜碱性细胞肿瘤或下丘脑病变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皮质肿瘤的原因,称为皮质醇增多症。


工程技术

三极管调幅无线电发射机问世。
真空管开始普及,使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得以发展。
电话电缆上开始安装中继放大器。
布劳恩[英]制作出船舶、飞机用的陀螺罗盘。
德国的“帕狄修公司”由接触法用氨制造出硝酸和硝氨。
瑞士开始了醋酸纤维的工业生产。
瑞士的“埃夏·维伊斯公司”制造出大型佩尔顿水轮机。
美国建成感应电炉并投产。
美国在纽约—华盛顿间铺设了地下电话电缆。
戈达德[美]利用分级原理,设计了一枚两级火箭,开始进行火箭实验。
美国客机首次开始飞航。
美国出现了家用冰箱。

1914(民国三年)


1月8日

1908年清东三省总督奏准自开葫芦岛为商埠。至此始由国务总理熊希龄宣布自开。同日自行开埠的还有归化(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赤峰、洮南、辽源。(125,46页; 601)


1月11日

以大总统令公布 《贩卖烟酒特许牌照税条例》。凡从事烟酒批发或零售营业者,须赴该管征收官署领取牌照,持有牌照者,每年纳税自4元至 40元不等。(175,1582-1583页)
1月11日 以大总统令公布 《所得税条例》。在民国内地有住所,或一年以上之居所者; 在民国内虽无住所,或一年以上之居所,而有财产,或营业,或公债、社债之利息所得者,其所得均须纳税,税率为5‰~50‰。自所得50万元起,每增加10万元,对于增加额递增5‰。(175,1527-1529页)


1月13日

北洋政府颁布 《公司条例》,共251条,详细规定了公司之种类、设立的条件、集股手续、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对外营业之法律责任及解散清算等事项。(151,25-56页)
1月13日 北洋政府制定和颁布 《公司保息条例》,规定被保息的公司分为两类: 甲类棉丝业、毛织业、制铁业资本在70万元以上者,按实收资本保息6厘; 乙类制丝业、制茶业、制糖业资本在20万元以上者,按实收资本金额保息5厘。自开机制造之日起,连续三年为保息期。第6年起每年按照所领保息金总额的1/24摊还。(151,19-21页)


1月21日

袁世凯政府与法国中法实业银行签订后者借款6亿法郎修筑钦渝(广西钦州经南宁、百色、兴义、云南昆明、四川叙州至重庆) 铁路。在附件二、三中还取得了叙州至成都、南宁至龙州铁路的修筑权。此借款实际垫款稍稍超过3 211.55万法郎,被袁世凯挪作了帝制活动经费。(102,983-1000页; 208,5卷,1-22页; 123,122-123页)


1月22日

华俄道胜银行贷与黑龙江都督毕桂芳400万卢布,以黑龙江省内金矿作担保。(123,122-123页)
1月22日 招商局在上海召开股东特别会议,讨论核定资产额问题。资本已由200万两增至400万两。“现在资产经估价值1 759余万两,内航业项下值1 376万余两,产业项下值383万余两”。决定另立积余产业公司,分填两种股票,每旧股票100两,“得换发新式之航业股份两股(每股银100两),及积余产业股份一股(每股洋100元) ”,即每旧股票100两可以换新股票200两又100元。由于袁世凯的反对,航业与产业未能彻底分开。两种股票各自不能独立使用,必须2份航业股票、1份产业股票连带在一起,方能过户买卖。(321,303-304页; 《本局编年纪事》)


2月8日

北洋政府颁布 《国币条例》及 《施行细则》,确定国币之铸发权,专属于政府。种类分银币、镍币、铜币三种。一元银币重量为七钱二分,银九铜一。并陆续铸发有袁世凯像之新币(即袁大头) 估计在5.9亿元以上,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成功的银币(356,51页)。《施行细则》第5条规定: “凡公款出入,向例用银两计算者,一律照各该处银两原收原支平色数目……改换计算数目之名称”。此点并未做到。商业交往和国际收入仍普遍用银两计算。(108,88-90页)


2月10日

中国政府与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 订立借款3 500万美元的合同,组织中美合资公司开采陕西省延安府的延长、直隶省承德及与两处毗连的油田。公司股本美孚占55%,中国占45%。合同以60年为期。“在此期内,中国政府应允不准其他外国人或外国团体在上开地方出取石油及其副产物”(102,1005-1007页; 123,130-131页)。根据合同成立的中美油矿事务所在延长、肤施(今延安)、安塞、甘泉、宜君等地进行了钻探,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美孚石油公司于1916年3月与中国方面解除了合同,停止了钻探工作。(392,116页; 宋红岗等: 《孙越崎传》,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81页)


3月1日

中国正式加入1874年9月15日在瑞士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自本年9月1日起实行。同时加入互寄包裹章程,自9月1日起实行办理。9月在西班牙召开万国邮政大会,中国初次派员与会。此时中国已有邮电局所8 700有奇,每年经办之包裹达6 177 000件,重2 282万公斤。(《民国档案》1999年第3期,20-23页; 317,96页)


3月2日

北洋政府颁布 《商人通例》 73条。“本条例所称商人,谓为商业之主体之人”。商业包括买卖、制造、水电煤气、印刷、银行、信托、保险、运送、牙行等。并对商人能力、商业注册、商号、商业账簿,商业使用人及商业学徒、代理商等作了规定。名为商人通例,工业界亦包括在内。(151,153页)


3月3日

北洋政府颁布 《国有荒地承垦条例》 29条。“凡国有荒地,除政府认为有特别使用之目的外,均准人民按照本条例承垦。”(151,305页)
3月3日 1905年安徽官绅组成安徽全省铁路公司,筹备修筑芜湖至广德、芜湖至屯溪铁路,股款来自米捐、茶捐、认招股等。至1911年仅完成芜湖至湾沚土方10里。1914年3月3日安徽铁路公司与交通部订立将安徽铁路收归国有的合约。1914年中英 《宁湘铁路借款合同》订立后,芜广路并入宁湘路,政府对皖路股款却爽约不还(《宁湘铁路借款合同》 规定以库平银200万两收回安徽铁路)。(121,1012-1019页; 122,48-51页)


3月6日

财政部呈准 《殖边银行条例》21条。“殖边银行以辅助政府调剂边疆金融,并贷款于沿边实业为业务。”同年11月,官督商办殖边银行在北京开业,资本70万元,有权发行纸币。(177,45-47、563页)


3月11日

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矿业条例》,规定只有食盐、煤油归国家专办,其余都不受此限制。第一类矿质(金、银、铜、铁、煤炭等) “无论地面业主与非地面业主,应以呈请矿业权在先者,有优先取得矿业权之权”。这有利于摆脱地主对采矿权的干扰。第一类矿质,“按出产地平均市价纳千分之十五”的矿税,较清末煤税每吨征银一钱,大为减轻。外国人可依法取得矿业权,但其股份不得逾全股十分之五。煤矿矿区面积以270亩以上、十方里以下,其他各矿以五方里以下为限。此条例专门定有 “矿工”一章。3月31日,北洋政府公布之《矿业条例施行细则》 对矿业主订立矿工服务规则和抚恤规则的标准以及违者的处罚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成文法规中加入劳动者保护的条款。(178,40-70页; 饶东辉: 《民国北京政府的劳动立法初探》,载 《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3月18日

农商部公布 《征集植物病害规则》。1923年5月12日农商部公布 《农作物病虫害防除规则》 14条。(176,121-126页)


3月20日

北洋政府公布 《林艺试验场规程》 11条。(176,442-444页)


3月31日

财政总长、交通总长与中英公司签订后者贷款800万英镑修筑宁湘铁路(自南京经芜湖、宣城、屯溪、南昌达萍乡、株洲与粤汉路连接) 的合同。借款期45年,年息五厘,以该路产业及一切收入为抵押,总工程师、会计长、车务长均须用英人。3月3日收归国有的芜广(德) 路及已成之株萍线并入该路。欧战爆发后,债券未发行,只垫款200多万两。(122,165-166页; 102,1017-1023页; 123,124-125页)
3月31日 大总统令公布 《民业铁路条例》65条。民业铁路指民办铁路。第58条规定: “铁路及其附属物,国家得收买之”。1915年11月修正后,改名 《民业铁路法》,于11月12日公布。(122,60-64页)
3月31日 为统一度量衡,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 《权度条例》。1915年修改为 《权度法》。(151,227-235页)


3月

由泸州绅商成立的嘉宜利济轮船公司改名为瑞庆轮船公司,资本16万元。在求新船厂定造轮船一艘,于1914年在宜渝线上航行。又购较小的旧轮一艘,从1915年起,在重庆上游行驶,往来渝、泸、叙、嘉定等处。(328,487页)


4月7日

以大总统令公布 《交通银行则例》23条。交通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库平银1 000万两,分10万股,每股100两。除邮传部4万股外,其余6万股由人民认购(1925年修正则例,股本总额定为2 000万元,分作20万股,先招10万股,除交通部入3万股外,其余7万股由人民承购)。交通银行掌管特别会计之国库金,得受政府之委托,分理金库,受政府之特许,发行兑换券。截至1928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 《交通银行条例》 之前,旧交通部股份余额为7 800股,计78万元,商股股本计6 935 150元,共计7 715 150元,先招1 000万元,未招足。(108,153-154、156页)


4月8日

上海法租界面积扩展至15 150亩。经过一系列的扩展,上海租界的总面积达46 853亩,约合32.435平方公里,为英、法租界最初面积的24倍,为上海县城面积的10余倍。这样,上海公共租界成了全国最大的租界,上海法租界位居第二,成了全国最大的专管租界。(316,63页)


4月11日

北洋政府公布 《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 8条。在同年8月18日公布的《条例施行细则》 中规定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陕西11省为植棉区域。10月1日,农商总长张謇呈请大总统批准筹办棉糖林牧试验场。因经费无着落,改定先设棉业试验场三所(151,361-362、363-372、序言13页)。1915年3月聘美国籍技师周伯逊(H.H.Johnson) 为植棉顾问,同月在正定设立第一试验场,4月设立第二、第三试验场于南通、武昌。“采购美棉各籽种,比较试验”。北京也设立了棉业试验场。(111,178页; 301,324页;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56页)
4月11日 商办浙江全省铁路公司与交通部签订将浙路让归国有的合约。6月16日,交通部接管了浙路。1914年9月19日,交通部与英国中英公司订立 《收回(指收归国有——引用者) 沪杭甬之浙段铁路议订条款》,中英公司同意于1908年中国沪杭甬铁路五厘息借款项下拨付交通部允给该铁路公司赎路之款。该路总工程师一人,运输总管一人,机车总管一人,账务总管一人,材料总管一人,均须为英国人。苏浙铁路股款之发还,均归交通银行支付。1916年交行停兑后,股东损失惨重。“即欲领此五六折之京钞,亦难若登天”。“浙苏两路股款欠息及京钞,损失共约800余万之巨。”(122,32-34、35-38页)


4月17日

财政部、农商部呈准《劝业银行条例》。“劝业银行以放款于农林、牧垦、水利、矿产、工厂等事业为目的”(177,51-56页)。但劝业银行未能成立。


4月

日本侵略者开始在抚顺古城子开凿露天矿,1915年开始营业。到1931年止,抚顺已有14个矿区开采,其中露天矿4处,井下10处。不久,四个露天矿连接成一大矿。(138,1分册,204页及本卷前言,9页; 396,186页)


5月1日

哈尔滨俄商老巴夺父子公司由英美烟公司改组为英商老巴夺父子有限公司。资本总额100万日元,十分之六属英美烟公司,十分之四属于老巴夺及其家属。日产香烟25万支。(144,158-159页)


5月3日

北洋政府公布 《矿业注册条例》。矿业注册之主要事项为: 一,矿业权之设立、变更、移转、消灭及限制; 二,矿业权作抵押时,其抵押权之设立、消灭及限制。(178,70-78页)


5月15日

南浔铁路与东亚兴业会社签订第二次借款合同。前者向后者借款50万日元。同日又签订第三次借款200万日元的合同。所有条件与1912年7月8日第一次借款合同相同。(102,1032-1035页)


5月22日

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 《轮船注册给照章程》。“凡轮船非经交通部核准注册给照,不得向海关领取船牌。”(120,875-877页。日期据徐建生等: 《清末民初经济政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1页)


6月10日

外交部在致德国公使照会中同意: 一、以徐州作为高密铁路之终点。二、如顺济铁路向西续展,并须借用外资,先尽德商商办。三、烟潍铁路,其借款可先尽德商商借。(122,148页。原作1917年6月10日,显然有误。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已宣布与德国断交,怎么可能在6月10日还让其修铁路呢? 经查对此资料的原始出处《中日关系史料: 路矿交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台北出版),138页,此照会的时间是1914年6月10日)
6月10日 农商部批准由华商孙际午与日商三谷末治朗合办之河北临榆县石门寨泰记公司探矿注册。1917年3月3日批准换发采照。1917年三谷让渡于浅野泰治郎。浅野是日华炭矿汽船会社代表。泰记公司所需资金全部由炭矿汽船会社供给。孙最多只是拿 “矿业权”去抵作资金而已。(352,71-72页; 365,56-57页)


6月

虞洽卿创办三北轮埠公司,资本20万元,设总公司于上海。1918年增至100万元,把航线扩展至长江及南北沿海和外洋,北至天津、海参崴,南至福建、广东各港及新加坡、仰光,东至日本,溯长江而至汉口。1920年1月15日再增资本为200万元。到1921年,共有大小轮船12艘,合计11 134吨,加上租赁之船,共计21艘,约在20 000吨以上。(《虞洽卿研究》,229、233页;328,480页)


7月1日

长江六大轮船公司——招商局、宁绍、鸿安、太古、怡和、日清参加的普益江轮公票局开始营业。“所有各轮客票,均归普益厘定价格出售。设总局于上海,设副局于汉口,设支局于中流各埠。”公票局的设立未能消弭各公司之间的跌价竞争。公票局只维持了六个月。随后又组织了长江轮船公票局,于1916年1月1日开始营业。(120,741-748页)


7月19日

农商部公布 《公司注册规则》 7条。1923年5月公布 《修正公司注册规则》 7条。同日,农商部公布 《商业注册规则》 9条。(176,53、99、792页)


7月20日

北洋政府批准景本白、范旭东提出在天津塘沽设立久大精盐公司的申请。1915年10月30日,范旭东集资5万元创办的塘沽久大精盐公司建筑安装竣工。12月1日开始制盐(张同义著: 《范旭东传》,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0页)。这是我国第一家精盐公司。1918年,资本增至100万元,年产从1 500吨增至6万多吨。1935年资本增至250万元。久大精盐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精盐的历史。精盐的出现,必将取代老百姓长期食用的粗盐。由于 “引岸制”的阻挠,到1916年,久大才获准在天津设店销售。此后市场不断扩大,1918年,久大的精盐工厂增至6厂,1935年增至8厂。到1928年,精盐公司已增至14家。精盐销售额从1916年的452担增至1929年的961 287担。精盐产销的扩大,最终导致盐政的封建旧制——引岸制被打破。(397,635-639页;382,93、99、101页)


7月25日

英国以1913年7月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孙文与英商宝林公司所订广渝铁路合同仍然有效,要求中国政府履行。中国政府以该合同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不生效力。1914年7月25日乃与宝林公司成立 《沙兴铁路借款合同》作为对广渝铁路的补偿。由宝林公司作为包筑人,募集英金1 000万镑修筑从沙市经常德、辰州、沅州、贵阳至兴义之铁路,还加上常德至长沙支线。期限40年,年息五厘,以本路及其进款为担保,用英籍总工程师、总管账各一人。在附件中,宝林公司还取得了筹办昆明至大理铁路的权益。因欧战爆发,债券未发行,只垫款5万英镑。(122,151-163页;123,124 -125页)


7月28日—8月4日

7月28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29—30日,俄国向奥地利及德国宣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向俄国的盟友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宣告中立。(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 《欧洲史》,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2002,523-524页)


8月3日

北洋政府发行民国三年内国公债1 600万元。此项公债应付本息银,先由财政部、交通部筹足一年利息96万元,拨交公债局指定之外国银行,永远存储作为保息。此项公债偿本付息,由中国、交通总分行暨政府委托之外国银行等或海关税务司署支付。后又增发800万元,实际募得2 492万元。(124,42-43页;319,555页)


8月4日

为发行1914年内国公债,袁世凯批准颁布 《内国公债局章程》 14条,将原属财政部的公债局改为内国公债局。8月10日推梁士诒为内国公债局总理。8月22日以大总统令决定公债局协理、总税务司安格联为经理专员,定名为会计协理。“所有该局收存款项及预备偿付本息及支付存款,均由安格联经理。一切关于公债款项出纳事务,除总经理签字外,仍均由安格联副署”。1917年5月一度裁撤内国公债局,其董事会并入财政部。1920年3月恢复。1920年4月的 《内国公债局章程》 规定该局设立董事会,以总税务司为第一董事。(175,872-873、878页; 124,39-40、52、58-60页)


8月8日

豫北的三家煤矿公司——中州、明德、豫泰的代表签订合并组成中原公司的合同。额定股本300万元,官商合办。三公司所有请得之矿权及应享铁路减价等各种权利,均归中原公司享有。同年9月18日,《中原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正式订定。中原公司的营业范围,先办河南、沁阳、修武一带煤矿,矿区59方里,仅比福公司少一方里。从此,这家为抗衡福公司而成立的官商合办煤矿成为英国福公司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325,107-109页;352,97-104页)


8月19日

以大总统令公布 《人事证凭贴用印花条例》。如出洋护照贴印花2元,中学毕业证书贴印花3角。1915年1月15日修正公布。(175,1497-1499页)


8月20日—12月22日

8月20日,农商总长在给大总统呈文中提出 “亟宜明定官营铁业之策”。8月31日再次提出 “政府既不能举全国之铁矿胥收而营为业,自不如举三五质最优量最大之铁矿认为国有”(151,135、138页)。12月9日又在咨文中说: “本部以铁矿关系重要,拟定仿照食盐、煤油之例,作为国家专营”,明确提出铁矿国有。12月22日得到了大总统的批准。(178,651页)


8月28日

农商部核准柳江煤矿公司(资本70万元) 开采直隶临榆县之柳江矿区。1915年每日出煤约90至100吨。1920年11月3日农商部正式核准柳江矿区与黑山矿区合并开采。1926年刘鸿生曾在此公司投资12万余元,1932年减至7 500元。1935年3月,此矿为中日合办泰记煤矿公司恃势吞并。(133,265-269页)


8月

交通部与英国公使互换函件。中国政府同意将广州至南昌铁路干线和广州至潮州支线交英国公司承办。(122,172页)


9月1日

农商部颁布《狩猎法》。“不论何人,非经警察官署核准,不得狩猎”。“受保护之鸟兽,一律禁止狩猎”。“狩猎器具有之种类及限制,由地方警察官署长官定之。”(151,383-385页)


9月3日—11月7日

8月23日,日本借口负有日英同盟的义务,对德宣战。9月3日,日军两万多人在山东黄县龙口登陆。9月26日,占据潍县车站。10月6日,进占济南车站。11月7日,青岛德军投降,青岛陷落。日军不顾中国的抗议,占据了胶济铁路全线及其附件的矿山。(152,8-9页; 《东方杂志》 11卷4号,12页;5号,4、14页; 12卷1号,8页)


9月8日

孙多森和虞洽卿、施肇曾、周学熙等集资500万元开办通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控股投资公司。(《民国档案》2004(2),109页;115,333页)


9月12日

农商部颁布 《商会法》 60条。各省城、各商埠及其他商务繁盛之区域,得设立商会。各省城得设立商会联合会。(151,193-200页)


9月21日

农商总长张謇呈请免土布税厘。“凡不藉汽力,专恃人工之棉织土布,无论是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崇文门各项税厘,一律免除。”(151,175页)


9月26日

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孙宝琦在致法国公使照会中确认: “此后广西省内修造铁路、兴办矿业之事,如需用外资时,亟愿首先借用法国资本。”(122,126页)


10月2日

日本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片面宣布: 胶济铁路归日本经营管理。袁世凯政府只提出了软弱不堪的抗议照会。(122,244-246页)


10月5日

安阳六河沟煤矿曾通过税务司德璀琳借过德款。1914年7月,向华比银行借款245 000两还清德款,却引进了比利时的势力。至此,与中比合办的临城煤矿订立采煤售煤合同。11月30日,又订立《续订合同》,规定六河沟的采煤售煤事宜由临城煤矿管理。由此,六河沟煤矿落入临城煤矿总办兼工程师比利时人马楣的控制之下。1919年11月,六河沟还清比债后,主权收回(352,175-184页)。六河沟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矿之一,其最高年产量为75万吨(1932年)。(396,附表二)


10月12日

日军占领淄川煤矿,对此矿采取直接经营,除把德营时期的三个竖坑很快投入生产外,还开凿了一些小竖坑。德营时期淄川煤矿最高年产量是1913年的41万多吨,日军侵占后的第二年(1916) 即超出了德营时期的最高年产量,达到448 368吨。(353,89-92页)


10月15日

新华储蓄银行成立。设总行于北京。额定资本100万元,先收15万元开业,实际只交通银行拨来5万元就开业了。1931年改名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363,367、111页)


10月

内河招商局拨款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办内河机器厂,专门修理招商局的大小船只,以及栈房码头等。(120,1255、1256页;321,337页)


成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有会员13家。买卖标的分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外国货币等。此即1920年成立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前身。(363,290、291页;《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60辑,320-321页)


11月3日

农商部颁布 《森林法》 32条,对国有、公有及私有森林之经营、管理作出规定。1928年2月29日,北洋政府公布 《森林条例》 以取代 《森林法》。(176,424、430页)


11月

农商部颁布 《边荒承垦条例》。直隶、山西、陕西、甘肃边墙外,吉林、奉天、黑龙江、新疆、广西、川滇边界之荒地 “除国家有特别使用之目的外,人民得依本条例承垦。”(151,327页)


12月5日

借口限制、禁止商家滥发没有准备金、发行后 “一或挤兑,倒闭随之,病国蠹民,莫此为甚”的商票(土票),财政部告示: 在保定设立平市官钱局,设分局于张家口、热河、山西、河南等处,发行官票(铜元票)。“设局处所,凡该省中国、交通各行号及官钱局,遇有本局纸币,须一律照兑”。铜元票的发行既未能取缔商票的流通,它本身却成了社会的一大祸害。“京兆地方发行之票,上年(1917) 八月以前因不兑现之故,竟落价至七、八折左右,商民交诟,几至不能使用。”1923年在北京,“若夫小本商贩、苦力佣工,平日盈余尽是此项纸票,持以购物,则与废纸同科,涕泣万家,怨哀载道,断炊绝食,惨不忍闻。”1919年太原总商会强烈反对来山西开办平市官钱局、“来晋滥发,攫取现款”的图谋。(177,390-401页;108,254-255页)


12月6日

日本于11月7日占领青岛后,遽行收押青岛海关之文件。12月1日,由青岛日本守备军司令部通知在任的德籍税务司以税关为军事上之必要为借口取而代之,关权遂于是日全行让渡归日本陆军管理。日本政府并派税务司来青,税关新章则由守备军司令官于12月26日第3号军令宣布。从此直到1915年9月1日中国政府形式上收回青岛海关之前,进出口货物税悉为日本人所得。仅8个月时间,日本就掠去税银达54万元之多。(胡汶本等: 《帝国主义与青岛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67页; 319,531-532页)


12月24日

天津造币厂依据《国币条例》率先开铸袁像新币。稍后南京造币厂也开始铸造。(108,567页; 363,261页)


12月30日

农商部颁布 《证券交易所法》。“凡为便利买卖,平准市价而设之国债票、股份票、公司债票及其他有价证券交易之市场,称为证券交易所。”(177,1041-1045页;151,291页)


12月

福新面粉厂二厂正式开机,每日夜出粉5 500包。二厂的资本绝大部分来自一厂的盈利。(131,37页)


1914年

程定夷(听彝) 等于1907年创办的湖北水泥公司(在湖北黄石市) 于1910、1911年分两次向日本三菱公司借日金72万元,以该厂全部财产作抵(114,407-408页)。1911年4月29日该厂又向吉林官银钱号借规平银68万两(178,331页)。湖北水泥厂地理位置优越,启新水泥厂早有兼并之意。启新创办人周学熙利用权势于1911年两次嗾使吉林度支使徐锡臣 “将该厂欠款勒限提回。如敢逾期,即将该厂充公,由启新公司代缴认款承办”(114,1086页; 149,199-200页)。同时要求湖广总督瑞莘查办该厂借日债之事(149,200页)。三菱也因该厂未能如期偿还欠款,无理要求封厂。该厂实际已“归日人掌握”。副总统黎元洪、民政长夏寿康认为三菱的要求 “义正词严,无可拒驳”,于1913年4月封闭该厂(114,408页)。在周学熙的暗中安排下,1913年11月4日,该厂以极其苛刻的条件向天津保商银行(法、德两国与中国合办) 借款140万两,以110万两还债,始得交涉收回。1914年启新与保商订立合同5款,成立所谓华丰兴业社,名义上将湖北水泥厂让渡予此社,实际上由启新洋灰公司支配(“受托管理”)。启新对湖北厂的兼并虽手段毒辣,但防止了湖北厂落入日人之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49,199、203-205页)
是年 在苏州开办苏经丝织绸缎厂,开动新式铁机100台。到1920年,苏州城厢内外,华商所设各绸厂逐渐增多,共计机台已有1 000余座。(418,242页)
是年 1898年英商设立于香港、归怡和洋行经理的新怡和纱厂移设上海,改称杨树浦纱厂。资本总额150万规元两,有纱锭55 632枚。(301,352页、114,335-336页)
是年 英美烟公司在上海浦东创建第二烟厂,1918年开工,有卷烟机74部。英美烟公司在华的香烟生产能力从1916年的109 260箱(5万支装) 直线上升,1925年达489160箱。(144,162、1615、212页; 399,201页)
是年 海关关册开始有棉纱、棉布出口的专项统计数字。(398,上册,479页)


约在1914年

南通农业学校育成青茎鸡脚棉名种,这是最早育成的改良中国棉种。通海等地,争相种植。从而改变了华棉只能纺8~12支粗纱的局面,使中国棉纺工业有了32~42支细纱的原料。(301,327页; 马万明: 《张謇引种美棉的贡献》,载 《中国农史》13卷(4))

1914年

1914年


1月


10日

袁世凯命令解散国会,停止参众两院议员职务。同日,孙中山派陈其美赴大连设立机关,联络东北各省力量讨袁。


23日

陈其美奉孙中山指令自日本赴大连策划讨袁军事。


27日

陈其美在大连设立机关,联络同志。


本月

湖南国民党人邹永成、王道在东京发起组织民义社,号召实行“三次革命”。后民义社成员集体加入中华革命党。


2月


4日

孙中山致函南洋革命党人,告以正积极策划组党讨袁事宜。


12日

熊希龄辞职,袁世凯以孙宝琦兼代国务总理。


28日

袁世凯命令解散各省议会。


本月

孙中山为培植人才,与陈其美、黄兴、李烈钧、戴传贤、日本人犬养毅、头山满、寺尾亨、副岛义一、林权助等30余人发起在东京创立政法学校,寺尾亨任校长。


本月

陈中孚等30余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蔡突灵等20余人在上海入党,石磊等在大连入党,吴宗明、郑国梁等在菲律宾入党。


3月


3日

台湾抗日革命党人罗福星被日本杀害。


12日

孙中山派夏重民约梁卫平、朱执信、邓铿等赴香港,布置西南军事。


15日

全国商业联合会在上海开成立大会,推周晋镳为会长。


16日

奉天国民党人孙祥夫、刘芝丹、马明远等在大连、长春、公主岭等地设立机关,密谋反袁。本日,大连机关遭破坏,马明远被捕遇难。


17日

陈其美在大连以讨袁运动受阻,返抵日本。


4月


18日

孙中山致函南洋革命党人,告以有关组织中华革命党的工作大体就绪。


同日

孙中山致函怡保李源水,请其汇款接济,并令就地组党。


本月

邓家彦、路孝忱、陈家鼐、杨庶堪等40余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赖天球等30余人在上海入党。


5月


1日

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又撤销国务院,设政事堂,任徐世昌为国务卿。


10日

国民党关刊物 《民国》 杂志创刊于东京。


同日

章士钊主编《甲寅》杂志创刊于东京,在上海发行。


11日

孙中山致函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希望日本政府改变支持袁世凯的政策,援助中国革命。


29日

孙中山致函黄兴,认为二次革命的失败,“全在不听我之号令”,坚持今后 “欲为真党魁。”


30日

沪宁讨袁军第一路司令蒋介石密在上海起兵反袁,未成。


本月

胡汉民、廖仲恺、苏无溽、刘崛、夏尔屿等30余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熊嗣黄等10人在上海入党,王云浦在大连入党。


6月


4日

朱执信在广东吴川、电白、信宜三县地区组织反袁武装。本日为龙济光军与法国侵略军所败,朱走海外。


16日

孙中山致函怡保郑螺生等,告以派许崇智等赴菲律宾视察党务,筹措军费。


23日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选孙中山为总理。


同日

孙中山派遣革命党人凌霄去湘西截械起事。事泄,凌霄等被袁军逮捕。


28日

李国柱组讨袁军于湖南郴县,苦战两月,失败,死难者达2000余人。


30日

黄兴离日赴美。7月15日抵旧金山。旅美期间,在华侨中进行反袁宣传。


7月


2日

湖北国民党人在汉水流域各县联络退伍士兵百余人反袁,遭镇压失败。


8日

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总理,统率同志再举革命,并公布《中华革命党总章》。


23日

孙中山函复美国华盛顿州舍路埠国民党分部长伍曜南,嘉勉该埠党员认定军需款项30万美元。


29日

孙中山致书南洋洪门同志,固结团体,做革命工作。


本月

孙中山派丘丕振赴东北组织武装,策划起义。丘以“东北讨袁军总司令”名义派人到营口、铁岭等地策动起义,均先后失败。


8月


3日

白朗死于河南鲁山石庄,白朗起义至此失败。


同日

袁世凯令查禁张继、李烈钧、居正、张人杰等设立的 “人权急进社”。


14日

孙中山致函美籍友人戴德律,请赞助讨袁。


18日

上海革命党人派遣四五十人到江苏南通,准备起义讨袁。是日为军警发觉,38人被捕。


23日

中华革命党总部通告,党员个人不得自由行动。


本月

黄展云、谢持、吴铁城、许崇智等百余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此后国内外各地入党者日众。


9月


1日

中华革命党发表宣言,声明自本党成立之日,海内外所有之国民党,一律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8日

孙中山委邓泽如为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长。


同日

中华革命党人举事于奉天本溪,不久失败。


14日

朱执信抵新加坡,旋偕邓泽如到南洋各埠筹款。


20日

孙中山在东京召开革命方略讨论会议,制定中华革命党方略,又明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


同日

中华革命党人范光启在上海办事机关被袁爪牙刺杀,遇难党员200余人。


22日

林直勉、林树巍、薛岳等在广州湾被法警逮捕,孙中山全力营救。


10月


7日

孙中山委郑汉淇为中华革命党马尼拉支部长、田桐为湖北支部长、杨益廉为云南支部长、徐苏中为江西支部长。


10日

中华革命党总务部正式成立。


同日

朱执信由南洋抵香港,与邓铿策划在广东发动反袁武装斗争。


12日

孙中山委派杨汉孙为中华革命党巴东支部长,吴藻华为江苏支部长,伍熹石为芙蓉支部长,张永福为新加坡支部长,谢已原为檀香山支部长,宋元恺为陕西支部长,凌钺为河南支部长,张汇滔为安徽支部,方觉慧、岑楼分任武昌及汉口联络委员。


20日

孙中山致函邓泽如,嘱在南洋统一筹款。


22日

中华革命党人准备于杭州举事,为军警侦知,秘密机关遭破坏,30余名党人先后被捕。


25日

中华革命党人在广州成立敢死队、炸弹队,进行暗杀活动。


26日

孙中山委刘崛为广西革命军司令长官,邓铿为广东革命军司令长官。


27—30日

孙中山加委中华革命党总部正副部长,以及各地支部长等。


11月


2日

孙中山委派苏无涯为广西支部长


7日

孙中山委郑汉淇为菲律宾支部长。


11日

朱执信在顺德起义讨袁,因广州龙济光派军增援,失败。


14日

孙中山委派戴传贤为浙江支部长。


15日

中华革命党本部总务部召集各省支部长举行会议。


中旬

朱执信、邓铿等策动驻防广州观音山的炮兵内应讨伐龙济光。事泄,与谋者20余人被捕杀。


17日

孙中山委派安健为贵州革命军司令长官,阎崇义为山西支部长。


26日

孙中山委派张汇滔为江北皖北革命军司令长官。


12月


8日

邓泽如、陈新政等与陈炯明、李烈钧商谈团结讨袁。


10日

孙中山与许崇智商议苏、皖等省讨袁军事。


17日

孙中山委派张宗海为甘肃支部长,陈家鼐为湖南支部长,何天炯为广东支部长。


22日

中华革命党各省支部长在东京举行特别会议。


25日

孙中山致函郑螺生等,再次强调统一筹款和统一进行反袁斗争的重要性。


28日

孙中山改委邓泽如为南洋各埠筹款委员长。


29日

袁世凯公布《大总统选举法》,任期十年,且得连任。


30日

孙中山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事,致函怡保及海外各埠国民党支部。


本年冬

李根源、熊克武、邹鲁、但懋辛、章士钊等在东京组织欧事研究会。

☚ 1913年   1915年 ☛
000022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