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按:此兩句,讀書不得,摸捉多有疑難。然子思初説此兩句,卻為下文起端,此不須别生意旨,當照下文而解之。下所謂‘誠者物之終始’,此‘誠’字指實理而言;‘不誠無物,誠之為貴’,此‘誠’字指實心而言。故此文‘誠’字當含兩意看,以實理言,則萬物之所以自然成就者,誠也;在人則人之所當行者,即誠之道也。以實心言,則‘人之心能無不實,乃〔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者,亦〔無不〕行矣,誠則本而道則用也。是以此文章句曰:‘言誠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當自行也。’此以實理言。又曰:‘誠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此以實心言也。抑又論之,物之所以自成者,即下文‘物之終始’之物字也。‘以心言,本;以理言,用’一段,因下文‘不誠無物,誠之為貴’兩句來也。下文章句解‘不誠無物’曰:‘人之心一有不實,雖有所為,亦如無有。’又曰:‘人之心能無不實,乃〔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者亦無不行矣。’此即以‘不誠無物,誠之為貴’兩‘誠’字做心看者,儘分明矣。
天下之物,皆實理之所為。止亦如無有。注。
按:自‘天下之物,皆實理之所為’,是釋‘誠’字;‘必得是理,然後有是物’,釋‘始’字;‘所得之理既盡,則是物亦盡而無有’,釋‘終’字;‘人之心一有不實,則雖有所為亦如無有’,是釋‘不誠無物’。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止合内外之道也。
按:‘合内外之道’,自有知行之别,何者?朱子曰:‘“物我一理,纔明彼即曉此”,此合内外之道也。’蓋物我一理,故纔知物理之當然,則即曉我之所處,此所謂合内外之道,以知言也。今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此言仁與知皆吾之固有而無内外之殊,纔得於己則可行於彼,而以時措之,皆得其宜也。此所謂合内外之道,以行而言也。○又按:此章重在‘誠之為貴’一句,而章下注曰‘人道也’,此即自明而誠,皆屬之人道也。此應上第八章顔淵之仁,‘道之所以明也’。且誠者,天道,當先仁而後智,故先言‘能盡其性’,而後言‘至誠、前知’,成德者之序也;誠之者,人道,當先知而後仁,故先言‘致曲’,而後言‘誠之為貴’,入德者之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