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307第二十五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307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上問曰:‘成物,知也’之知字,既與‘仁’字相對,則當以‘智’字看歟?抑既曰知而不曰智,則不當以‘智’字看耶?
書九對曰:凡經傳中‘知’字多是‘智’字,如論語易傳類皆然。此‘知’字與‘仁’字相對,而下句總言‘性之德也’,則亦當作‘仁智’之智,不可作‘知覺’之知。然‘智、知’二字,只看分體用看。蓋智,性也,理也;知覺,心也,氣也。理氣不離,心性妙合,故朱子以知覺為智之用。我東先儒或謂知覺專一心之德,而智則居五性之一。智覺,氣之靈;智,則性之貞。知覺屬火,故光明而不昧;智屬水,故淵深而含藏。疑其體段之偏全,氣象意思之不同。又謂朱子答潘謙之書云:‘心之知覺,即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既以知覺為智之用,則不當曰‘具此理而行此情’;若其‘具此理而行此情’,則宜不得專為智之用。此説似然。而臣之愚見,兩説恐不相妨。夫智雖居五性之一,而為四德之貞,然亦能成始成終而為仁義禮之統。知覺雖為氣之靈,而專一心之德,然苟無知覺之理,則心為虚器,而氣之靈不能獨自知覺。誠由智在於内,有以分别故也。但非氣之靈則無以發之耳,故知覺之所運用,智無不發之時,而朱子云‘智是分别是非底道理’,‘分别是非’四字,所包甚廣,而先儒多看作分别他是非之意,亦恐未安。夫孟子拈出‘是非’二字為‘智之端’者,特以智之發見莫親切於是非故耳。凡天下事物之條理界限,名目度數,雖不涉於是非者,何莫非智之所分别乎?且所是非在事物,所以是之非之者在智,今釋‘智’字而以分别為能,是非為所,則將謂事物亦在於性中,而智之能分别者,只為是非一件而已,豈其然乎?故此四字當作一字一義,與仁之温和慈愛一例看,然後智之所發無往不周,斯可見矣。若夫水火分屬,雖有不同,然知覺有光明活動之象,故偏言則屬火,而實則聚五行之精英;智有淵静含藏底意,故偏言則屬水,而實則為五性之歸宿,似不必泥看。至於潘書云云,乃是分析心性之言,譬之於鑑,能照者,其知覺也;明者,其理也。照妍而妍之,照媸而媸之者,其情也。不可求明於能照之外,而妍媸未形之前,未嘗無能照者,則猶不可求智於知覺之外。而事物未至之前,未嘗無能知覺者也。然則能知覺者,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心也,氣之靈也;所以知覺者,智也,理也。知之覺之,又從而分之别之、是之非之者,情也;理乘氣發者也,智之用也。且‘具此理’云者,非具分别是非之理而已,仁義禮亦具其中,第當惻隱、羞惡、辞讓,處仁義禮不能自知,必聽命於智而後發。故知覺雖專一心之德,而其歸則為智之用也。此臣所以謂朱子之説兩不相妨,而‘智、知’二字只當分體用看者也。

☚ 15_306第二十三章   15_308第二十七章 ☛
000040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