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此十章皆言中庸,而所主者中,故特於過不及詳焉。至於庸,則如‘人莫不飲食’及此‘索隱行怪’兩處,亦往往呈露其意,精矣。
章句‘知之過、行之過’,變仁言行,何也?曰:知字亦變。知仁勇之知,上聲;此知字,平聲。知仁是德,知行是學,勇强亦然。
‘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唐、虞、三代之時宜無是言,此真衰世之意。如曰‘國無道,至死不變’,如曰‘素位而行,不怨天,不尤人’,如曰‘其默足以容’,如曰‘不尊不信’,皆此意也。
第三章極贊中庸之道,民鮮有能之者,而其下節節嗟嘆,慨然於道之不行不明,而終之曰‘惟聖者能之’,首尾能字分明照應。初曰‘鮮能’,又曰‘不能期月守’,又直曰‘不可能’,終則曰‘惟聖者能之’,語有序而意無窮,婉轉委曲,不可名狀。
自第二章至此,讀來有無限憂慮。朱子所謂‘憂道學之失其傳’,得其心矣。感慨嗟惋,婉轉委曲,哀而不傷,得情性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