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止自道也。
程子曰:‘誠者自成’,如至誠事親,則成人子;至誠事君,則成人臣。‘〔不誠無物〕[1]、誠者物之終始’,猶俗説徹頭徹尾,不誠更有甚物也。〇朱子曰:誠與道皆泊在‘誠之為貴’上了,後面卻便是説個合内外底道理。語類,下同。〇‘誠者自成也’,下文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此二句便解上一句。實有是理,故有是人;實有是理,故有是事。〇先曾祖考曰:此章首言誠與道,而下文只言誠不言道,何也?蓋誠之實理可由以行曰道,言誠則道在其中矣。
誠以心言止言用也。注。
史氏伯璿曰:‘誠以心言’,是就管攝衆理處説心;‘道以理言’,是就散在事物處説理。就管攝衆理處説心,故曰本;就散在事物處説理,故曰用。〇林次厓曰:誠兼實理實心,物該天地人物事。自天地物言,則曰實理;自人事言,則曰實心。子思之言雖該天地人物事,其意則在人。章句得其旨,故就人上解而曰‘誠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
誠者物之終始止誠之為貴。
朱子曰:‘誠者物之終始’,指實理而言;‘君子誠之為貴’,指實心而言。語類,下同。〇‘誠者物之終始’,以理而言;‘不誠無物’,以人而言。〇物,事也,亦是萬物。〇如讀書,半版以前,心在書上,則此半版有終有始;半版以後,心不在焉,則如不讀矣。〇有一尺誠,便有一尺物;有一寸誠,便有一寸物。〇蔡虚齋曰:‘“誠者物之終始”,兼人物言;“不誠無物,君子誠之為貴”,〔亦〕專以人言,不兼物者,本章意所主在人也。下文“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則亦專就人言,觀“成己、成物”字可見矣。凡兼人與物言者,則兼實理與實心;凡專就人言者,則只是實心,而理自在其中。’‘若天地鬼神之不待存誠,草木鳥獸之不能存誠者,則只有實理,不用説實心。’
誠者非自成己止時措之宜也。
朱子曰:‘誠者非自成己而已’,此‘自成’字與前面不同,蓋怕人只説‘自成’,故言‘非自成己,乃所以成物’。故成己便以仁言,成物便以知言。蓋成己成物,固無内外之殊,但必先成己,然後能成物。此道之所以當自行也。語類。〇莆田王氏曰:誠一也,以其成己謂之仁,以其成物謂之知。而時措之無不可,合言之則誠而已矣。故章句言:‘既得於己,則見於事者以時措之,而皆得其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