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止與天地參矣。
程子曰:‘自人而言之,從盡其性至盡物之性,然後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所謂“人者天地之心”,及“天聰明自我民聰明”,止謂只是一理,而天人所為,各自有分。’〇藍田吕氏曰:天地之化育猶有所不及,必人贊之而後備,故人與天地并立為三才,此之謂與天地參。〇問:‘“至誠盡性、盡人、盡物”,如何是盡?’朱子曰:‘性便是仁義禮智。盡云者,無所往而不盡也。盡於此不盡於彼,非盡也;盡於外不盡於内,非盡也。盡得這一件,那一件不盡,不謂之盡;盡得頭,不盡得尾,不謂之盡。如性中之仁,施之一家,而不能施之宗族;施之宗族,不能施之鄉黨;施之鄉黨,不能施之國家天下,皆是不盡。至於盡禮、盡義、盡智,亦如此。至於盡人,則凡或仁或鄙、或夭或壽,皆有以處之,使之各得其所;至於盡物,則鳥獸蟲魚、草木動植,皆有以處之,使之各得其宜。盡性、盡人、盡物,大概如此。’語類,下同。〇聖人‘贊天地之化育’,蓋天下事有不恰好處,被聖人做得都好。丹朱不肖,堯則以天下與人;洪水汎濫,舜尋得禹而民得安居;桀紂暴虐,湯武起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