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問:‘不曰“至誠可以前知”,而誠字下必著“之道”二字,何也?’曰:‘有此二字,而後意方分明。’問:‘至誠之道,何為以前知也?’曰:‘章句已言“誠之至極”,“無一毫私僞”,所以前知者,此也。’問:‘至誠之知在事之未然,而然必待蓍龜之告、四體之動而後知之,何也?’曰:‘動而後知之,觀於康節樹下之言可知。’問:‘善與不善,指人事而言耶,指禎祥妖孽而言耶?’曰:‘善不善指人事,而禎祥妖孽在其中矣。’問:‘至誠之所以如神者,何也?’曰:‘觀章句“無一毫私僞留於心目之間者”,則可知其所以如神矣。’問:‘十六章言鬼神,而以一誠字結之;此章言至誠,而以“如神”結之。前後章文雖不屬,而意實相承耶?’曰:‘然。此問最善思得。’問:‘蓍龜所告,四體所動,皆理之已形見者,雖非聖人,或可得而察之。而必曰至誠而後知之者,何也?子貢以執玉高卑知二君之死亡,亦可謂至誠之道耶?’曰:‘子貢雖未至於至誠,其所以前知則誠之道也。’問:‘自第四章以下説許多知字,而至此章特以“前知”言之者,何也?’曰:‘前知,知之至者。而以“如神”結之,至此則他餘不足言。’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