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問:‘於舜稱大孝,於武王、周公稱達孝,武王、周公之孝亦不可謂之大乎?’曰:‘武王、周公,天下之人通謂之孝者,以其制為禮法以及天下也,非達孝與大孝各有差别也。’
問:‘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以有天下,似指述事而言;成文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似指繼志而言。而或曰“有天下當兼看繼述,追崇先祖亦當兼看繼述”,未知如何?’曰:‘兼看似好。’
問:‘昭穆之禮,其廢久矣。以程朱之大賢,未得復古制也。若後王後賢當制作之時,則其可以復古禮乎?其可以朱子之未及行而不敢有所改,只遵行家禮而已乎?’曰:‘“百世可知”,以沿革大體而言。至於損益之節,各因時而有行與不行,安可預期也?’
問:‘燕毛,以毛髮之色别長幼之序。而人之毛髮未必一一以年齒而次第衰白,或有至老而不衰者,或有中年而先白者,其果以毛髮之色為坐次耶?’曰:‘燕毛序齒,常也;至老不衰,中年先白,則變也,君子語常不語變。且三代以上,時氣不乖,先生者衰、白、死皆先於後生者。末世則反是,不可以今而疑古也。’
問:‘“踐其位”,似是先王之位。而經書辨疑引直解云:“位是祭祀的位。”未知如何?’曰:‘看作先王祭祀之位何妨。’
問:‘“反而亡”之義未詳。’曰:‘經書辨疑可撿看。’
問:‘明乎郊禘之義,其於治國如示諸掌者,何也?’曰:‘此義極難説,只可以大體論之。此章章[1]合論語“禘”章注看。’
問:‘此段言郊社、禘嘗,所以結上“鬼神”章;而言治國,所以起下章之意耶?’曰:‘如此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