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4_049第二十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4_049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問:人道敏政,地道敏樹。○答:言立政於人,其政速行;種樹於地,其樹速成也。
問:注‘蒲葦’。○答:蒲、葦,二物也。
問:為政在人。○答:此人字與‘人道敏政’之‘人’不同。
問:‘仁者人也’,注‘人,指人身而言’。○答:天地生物之心即仁也。人之生也,專受天地生物之心以生,故一個渾身具此生理,自然便有惻怛慈愛之意,如所謂‘滿腔子是惻隱之心’是也。
問:注‘宜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宜’。○答:事物之理有宜於此而不宜於彼者,有宜於彼而不宜於此者,所以謂之分别也。
問:‘或生而知之’,注‘以其分而言、以其等而言’。○答:分者,知仁勇之分也;等者,亦知仁勇之等也。
問:注‘所以至於知之、成功而一者’。○答:‘知之成功’謂知之及成功也。一者,指‘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而合言也。
問:‘好學近乎知’,注‘通上文三知為知,三行為仁,則此三近〔者〕,勇之次也’。○答:自‘或生而知之’一節至‘好學近乎知’一節有四義,蓋言‘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所謂知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所謂仁也;‘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所謂勇也,是則為一義也。‘或生而知之、或安而行之’,所謂知也;‘或學而知之、或利而行之’,所謂仁也;‘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所謂勇也,是則為一義也。‘好學近乎知’,知也;‘力行近乎仁’,仁也;‘知恥近乎勇’,勇也,是則為一義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一也’,所謂知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所謂仁也;‘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所謂勇之次,是則為一義也。
問:‘體羣臣’,注‘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答:體羣臣,言假設以君之身處羣臣之地,而察羣臣之心云爾。
問:注‘視羣臣猶四體’。○答:此體字之義與上文‘設以身’之説不同。
問:‘修身則道立’,注‘皇建其有極’。○答:皇,君也。建極,見上文‘立極’説。
問:注‘農末’。○答:末,謂工也。
問:齊明盛服。○答:‘齊明,以一其内;盛服,以肅其外。’然非謂承祭祀之時也,乃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故平時齊明盛服也。
問:官盛。○答:大臣之官屬衆盛也。
問:忠信。○答:待士以誠也。
問:既稟。○答:既,牲餼也。稟,即廩給。
問:嘉善而矜不能。○答:柔遠人,即‘無忘賓旅’也。賓旅之善者嘉之,其不能者矜之也。
問:‘厚往薄來’,注‘燕賜厚而納貢薄’。○答:往,猶言賜也。厚往者,所賜之禮厚也。來,猶言納也。薄來者,來納之物薄也。或曰‘往來’與上文‘送往迎來’之意同。厚往者,往時所待之禮厚也;薄來者,來時所納之物薄也。未知然否。
問:注‘稍食’。○答:稍者,出物有漸之謂。
問:凡事豫則立。○答:‘凡事’非指一事也。
問:道前定則不窮。○答:朱子曰,‘“道前定則不窮”一句’,‘連那上三句都包在裏面’。蓋所謂三句,即言前定,事前定,行前定也。
問: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答:雙峯饒氏曰,‘人要為〔君〕[1]取信,必須朋友稱譽薦進。’孟子小注。
問:‘誠者,天之道也’,其曰天道者,聖人之謂乎?○答:章句曰,‘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此則直言天道也。下文曰‘從容中道,〔則〕亦天道也’,始言聖人之德也。觀於亦字,可見上文‘誠者,天之道也’。然聖人之道與天為一,故下章合天與聖人而皆謂之天道歟。
問:弗能(不)〔弗〕措。○答:措,謂置也。
問:注‘百倍其功’。○答:‘人十能之己千之’,亦百倍也。
問:‘果能此道’,注‘鹵莽滅裂’。○答:鹵莽,不用心也。滅裂,輕薄也。
問:章下注‘舉而措之’。○答:措,施也,布也。
問:注‘包費隱,兼小大’。○答:此章不言費隱而費隱之意在其中,故曰包也。‘大小’則明言之,故曰兼也。
問:注‘寡人實固’。○答:固,執也。
第二十章小注,朱圈者七段。
問:‘布在方策’小注葉氏曰‘木曰方,竹曰策’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所以釋‘方策’之義詳矣。
問:‘為政在人’,注‘能仁其身’,小注‘問仁亦是道,如何説修道以仁’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朱子曰‘道是汎説,仁是切要底;道是統言義理公共之名,仁是直指人心親切之妙’,所以發明仁道之名者至矣。
問:‘仁者人也’,注‘人,指人身’,小注‘東陽許氏曰’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具人之形必須盡乎仁,其所以盡仁則不過盡人道而已’者,語意渾然,雖之説無以過此。
問:注‘宜者分别’,小注朱子曰‘宜,指事物當然之理’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節者,等級也。文者,不直截而回互之貌’,‘如升降揖遜’云者,所以釋‘節文’之義詳矣。
問:‘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注‘又當知天’下小注‘程子曰’一段,何以朱之耶?○答:章句曰,‘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皆天理也,故又當知天。’程子曰:‘不知天,則於人之愚智賢否有所不〔能〕知,雖知之有所不盡。’比之以章句‘尊賢之等’,則加有‘智愚賢否’之説矣。程子又曰:‘不知人,則所親者或非其人,所由者或非其道,而辱身危親者有之。’比之以章句‘親親之殺’,則加有‘辱身危親’之説矣。章句與程子之説並存,然後其義尤備。
問:小注朱子曰‘此一節卻是倒看’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根本在修身’是倒説,蓋欲修身,先致其知也,何謂?‘修身得力處,卻是知天(也)。(蓋)知天是物格知至,知得個自然道理’也。何謂知得個道理也?蓋‘未知天,見事頭緒多。既知天〔了〕,(則)這裏便都定,這事也定,那事也定’也。以大學之序言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知止有定之謂也。曾子子思相傳心法,此亦可見。此一節語意精密,朱之又何疑乎!
問:小注‘知天是起頭處’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知天,則知人、事親、修身皆得其理’者,即真知之謂也。其曰‘君〔之〕仁、子〔之〕孝之類,人所共知而多不能盡者,非真知〔故〕也’,其警人處切矣,所以朱之歟。

☚ 14_048第十九章   14_050第二十二章 ☛
000033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