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4_003中庸首章分釋之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4_003中庸首章分釋之圖

中庸首章分釋之圖

【題 解】
中庸章分釋之圖作者權近(一三五二—一四〇九),原名,字可遠思叔,號陽村,本貫安東高麗朝鮮初文臣,著名文章家和儒學家。
陽村出生於高麗恭愍王元年,十七歲時即館試殿試及第,授春秋檢閲。其父為檢校政丞權僖,曾祖為高麗末年致力於普及朱子學的權溥。曾與鄭道傳修學於李穡門下,高麗時期,因業師影響,政治上持温和的改良態度;朝鮮初期,受鄭道傳影響,轉持激進的改革立場。歷任成均館大司成、禮儀判書、簽書密直司事、知春秋館事等清職顯官。朝鮮建國後,於太祖二年(一三九三年)被賜予藝文春秋館大學士兼成均館大司成,後任司憲府大司憲、判禮曹事、集賢殿提學、議政府贊成事、寶文閣大提學、集賢殿大提學等要職。同時作為佐命功臣一等,封為吉昌府院君。
陽村在哲學思想形成過程中深受鄭道傳影響,主張‘理先氣後’,極力‘斥佛揚儒’,認為老子因不知‘氣’本於‘理’,使道家淪於虚無;釋迦牟尼因不知‘心’源於‘理’,使佛家淪於空寂。陽村强調以理為本,認為治‘心’和‘氣’的儒家學説合乎‘天理’大道。在解釋自然界時與鄭道傳一樣,更重物質之‘氣’,而把‘理’看作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或本質。主張天地萬物‘本同一體’,人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人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他以此解釋社會現象,認為朝鮮受天命而立,要重倫常禮法。
陽村繼承了高麗後期晦軒安珦菊齋權溥益齋李齊賢牧隱李穑以來的儒學學脈,經學造詣頗深,為儒學思想的發展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五經淺見録陽村春秋等五經的注釋;陽村集是詩文集,並收録了東國史略論東賢事略等著作;為鄭道傳三峯集佛氏雜辨心氣理篇學者指南圖等寫的序文及注解等見於陽村集三峯集
陽村在三十九歲時(一三九〇年)因牽流放益州(益山),為幫助登門求學的初學者,將大學中庸按其個人見解予以圖釋而成入學圖説。此書以周濂溪太極圖説為基礎,參考朱子章句,選釋先儒言論,間録師生問答,將經書中的重要主題用圖示方式一目瞭然地予以解釋。除大學指掌之圖中庸首章分釋之圖外,還包括天人心性合一之圖天人心性分釋之圖掛扐過擛之法等共四十篇,被稱為陽村的力作和性理學的入門必讀。
中庸首章分釋之圖是把中庸首章從‘天命之謂性’到‘致中和’的内容圖示化,按六個階段分别注釋。其中庸分節辨議朱熹四分中庸饒雙峯六分中庸的基礎上,通过深層研究,創造性地把中庸總論大旨分成三節,接下來再細分為五節,並把戒慎、恐懼集約為一個‘敬’字。(李雲九)


愚按:中庸,傳道之書,教者之事,而學在其中。道本乎天,而備於我之所受;教修乎道,而因其我之所有。故章首備舉命、性、道、教而歷言之,然後單提道字以明道體無所不在,雖不睹不聞,暫時之頃,幽隱細微,獨知之地,皆此道之所存而不可忽之意,而言君子存養省察之學。所以教學者戒懼而存天理以致其中,謹獨而遏人欲以致其和,不使須臾之或離也。故此章大旨,道無不包,而教行乎其間;教之所行,即學之所在也。學者苟能因是教而致其為學之功,則教將由我,而位育之極效庶可以馴致矣。
學者問曰:‘朱子章句於“戒懼”、“慎獨”兩節,但言君子敬謹之心,而不以教言。今子之圖兼以教言者,得無贅乎?’曰:‘章句直釋本文,其言簡切,雖不及言,乃於或問中言之曰“以明由教而入者,其始當如此”。學者或不之察,故愚敢揭而示之也。此書傳道之書,首以教言,故凡言學者之事,無非所以教也。且“慎獨”,大學亦言之,學者事也,故特加必字於上以戒之也;中庸直言君子之事以教之,故不言“必”。立言下字,其不苟也如此哉!’
曰:‘章句以中和為性情之德,今子以和為道,而不可情[1],又以為心之用、氣之所行,何也?’曰:‘中和固性情之德也。今以和為道者,本其所謂達道而言,以明章首性、道、教之所包也。其又以為心之用、氣之行者,所以分心之體用而明章句心正氣順、體立用行之意也。名雖異,而實非有二也。’
☚ 14_002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一册   14_004中庸分節辨義 ☛
000033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