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361孟子時習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361孟子時習録

孟子時習録

【題 解】
孟子時習録作者姜必孝(一七六四—一八四八),字仲順,號海隱法隱,本貫晉州,生於安東,父姜植,母真城李氏李重延之女。受學於尹拯門下姜酇素谷尹光紹,放棄科舉,專心性理和培養後學。一八〇三年(純祖三年)由暗行御使推舉,授順陵參奉,一八一四年又授洗馬,均辭不就,後任造紙署别提、五衛將等職,是典型的南人系鄉紳。遺著有海隱遺稿二十二卷十二册。本書收録於卷十二雜著時習録是他的經書閲讀劄記,包括心經近思録書傳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詩傳周易禮記周禮春秋孟子部分論述了部分重要語句。(洪順錫)
梁惠王首章注‘造端託始’。‘端’是義利之端,‘始’是七篇之始。沙溪經書辨疑與此少異。
釁鍾,古注云:‘血者,幽陰之物。釁用血,所以壓怪祓災也。’王制注:‘古者器成〔而〕釁以血,所以攘卻不祥也。’蓋古人造器新成,必以血塗其釁隙,如釁龜、釁玉是也。牛是上牲,次牲羊,下牲豕。釁羊之法,古亦有之矣。
胡子知言中‘天理人欲,同行異情,同體異用[1]’之語,朱子非其‘同體’之語,而取其‘同行’之句。蓋以此章所説貨與色言之,聖賢則節情制欲,損過取中;凡人則欲動情勝,倒行逆施,即所謂‘同行而異情’矣。若謂理欲同體,則豈非本原錯謬之病耶?
孟施舍之所養勇’,此加所字者,蓋曰‘之所養勇也’,‘視不勝猶勝’,異於之養勇,故更下所字,文勢亦助波瀾矣。
上言‘配義與道’,而下只言‘集義所生’者,浩然之氣,有體有用,其體配道,其用配義,故上文備言道義,而下則説氣之所由生,是事事合義,(有)〔由〕[2]裏面生出,非是一朝一夕偶合於義,自外面掩取得來者,故曰‘非義襲而取之也’。襲與集,義正相反。
‘市廛而不征’注引張子之言。而自‘蓋逐末’以下,是朱子語,詳見語類録。小注‘賃鋪面’,其時方言。如今人逐所鋪之肆,賦其若干也。
‘浩氣’一章,擴前聖所未發。然‘四端’章在公孫丑則言心,而因其發見之善端,欲其擴充之也;在告子則言性,而因其固有之本體,欲加省察之功也,亦是發未發者。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情也;仁義禮智,性也。中間下得一心字以統性情。端,古注謂‘首也’,疏謂‘本也’,集注謂‘緒也’,蔡西山謂‘尾也’。其形容發見之端,則文異而義同。
惻隱之心,頭尾皆是惻隱。三者則頭是惻隱,尾是羞惡、辭讓、是非。故心經謝上蔡‘玩物喪志’之喻,汗出沾背,先生以為此動會了惻隱之心是也。
‘經界’章,三代之異在於貢、助、徹,而不在於五十、七十、百畝。五十、七十、百畝,乃是三代丈尺之不同,而田未嘗易,故曰‘皆什一也’。此顧寧人之説也。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小注朱子曰:‘“不忘”二字是活句,須向這裏參取。’‘活句’云者,非死法之意。若志士而必在溝壑,勇士而必喪其元,則亦非惟義是適也。只常常念此非其義,死不敢往,此為活法,故曰‘須向這裏參取’。
‘三月無君則弔’‘弔’字注無所訓,可疑。若作使人來慰,則豈意也哉?只如裏説弔字之義,憂戚憫恤之義看為得矣。
春秋胡氏傳曰:‘(以)〔而〕下,多春秋時詩〔也〕。而謂亡然後春秋作,何也?(蓋)自黍離降為國風,天下不復有,而王者之詩亡矣。春秋作於隱公(元年,即周平王四十九年),(是)〔適〕當亡之後也。[3]’他書云‘修春秋’,而此云‘春秋作’者,按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不)〔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則筆削惟意,雖之文學,)〔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4]’所以雖修而實作也。
告子‘食色,性也’,孟子‘形色,天性也’,文雖相近,而意絶不同。告子以感物者為性,孟子以踐形者為性,不啻霄壤矣。
公都子問性,而孟子首以情對,次以才答,次以心對,而終不言性者,性不待説而後明也。情者,性之動,動處見性;才者,性之能,能處見性;心者,性之形,形處見性,故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情可善,則性善可知矣。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則知為不善非性之故也。仁義禮智之心,非由外鑠我,則知性之無不善也,故以情、以才、以心對,而性在其中矣。
‘欲以微罪行’,讀者皆誤看,以‘微罪’為君之微罪,便不是意象,乃孔子自以微罪行也。若以女樂而去,則顯君相之失;以膰肉而去,則不過以微罪自居。大全答潘子善語類人傑録,皆此意。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集注及諺解皆作‘知性’在‘盡心’之前。語類文蔚録:‘者字不可不仔細看。人能盡其心者,只為知其性,知性卻在先。’大全答張敬夫書曰‘盡心’云云,‘學至於此,則知性’云云,以‘知性’為在‘盡心’之後,與集注及語類不同。

☚ 12_360孟子讀書隨記   12_362東儒孟子解集評 附:四書總論 ☛
000031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