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婁】
‘仁之實’章小注饒氏曰‘事親從兄是為仁之本,後面禮智樂是道生’云云。
按集注曰:‘仁義之道,其用至廣,而其實不越於事親從兄之間。有子以孝弟為為仁之本,其意亦猶此也。’蓋良心之發,莫切於愛親與從兄。先立乎此,則仁而至於仁民愛物,義而至於長長貴貴尊賢,皆自此而生。若智禮樂只是知斯二者,節文斯二者,樂斯二者,而為之經緯者也,恐不可謂孝弟既立,則知禮樂從此而生。
‘深造之以道’章,集注‘進為之方’。
按:語類答周舜弼問曰:‘趙岐云“道者,進為之方”,亦不甚親切。道只是進學之具。’答鄭子上問曰:‘“道者,進為方”。’‘此句未甚安,〔卻〕只是循道以進耳。’朱子晩年所論如此,而集注卻依趙注。蓋以趙説雖不甚安,而亦不至大害,故不為改定歟。
‘可以取’章小注程子曰‘合當與者,無可與傷
惠’云云。
按或問曰:程子傷惠之説,理則然矣,然非此章本文之意也。蓋本之上文既不同,推之下文又不類。必欲以是為説,則傷勇亦為害,其所當勇耶!
‘天下之言性’章小注南軒曰‘故者本然之理’
云云。
按:語類鄭子上問:‘南軒説“故作本然”。’曰:‘如此則善外别有本然。孟子説性,乃是於發見處見其善。’
‘公行子有子之喪’章小注‘朱子曰’云云。
按:大全自‘孟子鄙王驩’至‘警衆人之失’,乃答何叔京書中語也,今小注誤分為兩説。
又小注‘問陳司敗’云云。
按或問:‘問’字衍,‘無已’下‘而’字當作‘則’。
‘君子所以異於人章’小注‘饒氏曰’云云。
按:大全甘吉甫問:‘集注説是以仁禮存在心中,直卿之言則是以心存在仁禮上,二説孰是?’曰:‘直卿説亦是。但要本文意義順,似注説。據此則二説自不同矣。而饒注“人便不能”以上用集注説,“我心安頓”以下用勉齋説,上下似相牴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