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者言不必信章】
信果
精義 伊川曰:‘孔子與惡人言,故以遜辭免禍,‘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此之謂也。然而孔子未嘗不欲仕,但仕於陽(貨)〔虎〕之時則不可,吾將仕矣,未為非信也。’○或問 諸説皆善,而尹氏尤精。然所謂‘信,果在其中者’,亦言外之餘意也。○蒙引 合當信果處便是義。大人言行主於義,不主於信果。蓋主於信果則有所泥,而不必合於義矣。雖然大人於言之合義者,無不信;行之合義者,無不果,此則不可不知。○此正是‘無適無莫,義之與比’之義,亦與‘非禮之禮,大人不為’者相發明。蓋大人以事處事,而不以我處事,言行先期於信果,便是有我矣。○存疑 天下之事無常形,而理無定在。事有前日當如彼,今日又當如此者,各有時宜。所謂義也,惟義所在,是當如彼則如彼,當如此則如此,與時轉移,不復拘其故也。必信必果,是前日言之不復食其言,前日行之不復易其行。拘其故迹,不復問夫時義之如何也,不知事既變遷,義已不在。今日之事,尚欲拘前日之故,言行之在昔,固不失矣。如時義何?是猶刻舟之求劍,舟既遷移,劍已不在,尚欲就刻處求之,劍安可得哉?惟不按舟以求劍,只就失處以求劍,則劍可得矣。知所求者在於劍,而不在於舟;則知所重者在義,而不在於信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