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曰公孫衍張儀章】
公孫衍
蒙引 通鑑所謂犀首者,即衍也。犀首,魏官名,嘗為此官,蓋惠王使犀首救齊魏,與共伐趙,以敗從約。
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
精義 伊川曰:‘廣居,正位,大道,一也。’○或問 三言者,〔又〕以廣居為主云云。以上見小注。今資治通鑑之書,此語乃削去廣居之云,而尹氏之於此解,亦不覺其有遺,尹氏曰:居正位而行大道,不以利害動其心,豈儀衍之敢望哉!吾皆不能識其何説。必不得已而去,則若程子所謂居廣居而行大道者,其於本末體用之間,庶乎其包舉而無遺也。○語類 問:‘“居天下之廣居”云云,如欲“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孟子若去那裏立,便不是正位。’林擇之云:‘如“不與驩言”之事,亦是正位否?’曰:‘然。’○問:‘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是浩然之氣否?’曰:‘然。浩然之氣須是養,有下工夫處。“居廣居”以下,是既有浩然之氣,方能如此。’大雅。○存疑 居,如人之居宅。孟子嘗曰‘仁人之安宅’。此又曰:‘天下廣居者,自其安固不危言,則曰安宅;自其寬大有容言,則曰廣居。仁者,心之德,愛之理。’曰:‘安宅從心之德言也,故曰在人則為本心全體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無人欲陷溺之危。’曰:‘廣居從愛之理言也,故曰殺一無罪非仁也。居惡在仁是也。’○仁者,愛之理,近而親親,遠而仁民,又遠而愛物,皆此愛也,何廣如之?此人之所宜居,故謂之廣居也,居廣居看來只是此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意也。蓋充得此理盡便是能居廣居也。○淺説 所謂大丈夫者,知有理而不知有勢,恃在己而不恃在人,存心以仁而居天下之廣居,持身以禮而立天下之正位,制事以義而行天下之大道。所性既全無往不善,得志則與民共由其道,不得志則獨行其道。遇富貴則惟知有是道,不知有富貴,而富貴不能淫;遇貧賤則惟知有是道,不知有貧賤,而貧賤不能移;遇威武則惟知有是道,而不知有威武,而威武不能屈。高明與游,而超然於塵埃之外;從容自得,而洗然於天地之間,此之謂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