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
以其子妻長,以兄子妻容,而集注程子曰‘其年之長幼,時之先後皆不可知’,然並記於一章内,則是同時所言歟?
曰:其長幼、先後雖無可考,然妻長、妻容之時,各言其為人,則記者必因類而合為一章,安知其必同時哉?
夫子先責宰我之晝寢,而又自言‘聽其言、信其行’之失。則以夫子之明聖,真有此失而自此改之乎?
曰:夫子深責宰予之昏惰,而又警其言行之相反,故託言自失而立教,又以警門人之訥言、敏事耳。豈待此而改其失乎?
‘未見剛者’,剛字之義,可詳聞耶?
曰:剛者,義理之剛。孟子所謂‘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塞于天地’,‘至大至剛’之氣也。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章集注程子仁恕之論、仁恕之分,可詳聞耶?
曰:先知人之不欲,而我亦無加,則是‘不待勉强’而‘自然而然’,仁也;見己之不願而我亦勿施,則是有推及而禁止之意也。於此仁恕之分明矣。
‘子貢之不得聞性與天道’章,何謂性?何謂天道?
曰:性者,天命之而人所受者也;天道,太極之理而賦物之體也。
子貢疑孔文子之謚‘文’,而夫子言善不言惡,何耶?
曰:因論謚而舉其善以證之,不言其惡,此隱惡揚善之意也。
‘再,斯可矣。’或者不無不熟思之誤歟?
曰:以文子行事而言,則‘再,斯可矣’。若就學者窮索義理而言,則奚止再焉。
甯武子之‘知可及’,而‘愚不可及也’。何易其知而難其愚也?
曰:邦有道,則出為知,而處為愚也。邦無道,則處為知,而出為愚也。武子於無道之際,冒愚而不避艱險,能保身濟君,於此處不可及也。
夫子發‘歸與’之歎,而何獨憂其‘狂簡’也,其外或無可裁之士歟?
曰:狂簡者,志大事略,或有陷於異端者,故欲裁而正之也。如顔閔之以德行名科者,豈非裁之已正者乎?
‘不念舊惡’之義,可得聞歟?
曰:夷齊惡人之惡,而不惡其人,故能改其惡,則其人固自如也。何必念舊日之惡而惡其人哉?
‘各言其志’章集注程子曰:‘夫子安仁,顔淵不違仁,子路求仁。’其義可得聞歟?
曰:夫子則如天地之氣流行,而上下各得其所,是安仁也;顔淵則能克己而無物我之間,是不違仁也;子路則欲克其私而用工篤,是求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