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8_145堯曰第二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8_145堯曰第二十

【堯曰第二十】

凡三章。
曰:‘咨!爾!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
而禪時戰反。以帝位之辭。先總提其事。○此辭與孟子之辭皆不見於,蓋闕文也。若曰二辭皆詩體,故不見於,則賡歌又何以見於耶?且‘天之’一句,‘允執’一句,‘四海’二句雖散見於大禹謨,乃之辭,非之辭也。○雲峯胡氏曰:微弟子記之於此,則三聖人以一中相授之淵源,〔其〕孰從而知之哉?咨,嗟嘆聲。曆數,帝王相繼之次第,猶歲時節序一作‘節氣’,一作‘氣節’。之先後也。朱子曰:其序之屬,此人亦以其德知之,非若讖緯之見姓名也。○南軒張氏曰,‘以其德當天心’也。允,信也。朱子曰:真個執得。中者,無過不及之名。訓畢。○朱子曰:以在事之理言,若天下之大本不可得而執矣。○新安倪氏曰,‘中庸〔謂〕用中,即用其所執之中也。’執,‘非執一定之理,蓋於事物上酌其中而執之’。四海之人困窮,則君禄天所賜之禄。亦永絶矣,戒之也。雲峯胡氏曰,天禄方始,‘而即以永終言之,為戒深矣’。○釋畢。
亦以命
後遜位於,亦以此辭命之。今見音現。於虞書大禹謨,比此加詳。朱子曰,添‘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三句,是‘執中’以前事。‘只説一句,〔是時〕已曉得’。‘怕〔尚〕未曉得,故恁地説’。○有釋無訓。
曰:‘予小子,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小子,自卑之辭。皇,大也。此引商書湯誥之辭。蓋既放上一半。而告諸侯也。下一半。○先總提其事。與文大同小異。次論同異。○凡而有同異者,皆古文也。一以為正可也。‘曰’上當有字。次補字。○此本伊川語。,蓋名。世本曰‘名天乙’。○孔氏曰:至為王改。用玄牡,尚黑,出禮記檀弓。未變其禮也。如洪範猶稱祀。簡,閲也。朱子曰:‘善與罪天皆知之’,‘如天(之點閲)〔檢點〕數過’。[1]○猶擇也。○訓畢。言有罪,南軒張氏曰:得罪於天。己不敢赦。而天下賢人,曰帝臣則可知其賢。皆上帝之臣,己不敢蔽。簡在帝心,惟帝所命。添此四字以足其意。此述其初請命而伐之辭一作‘詞’。○祝辭。也。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民有罪實君所為,見其厚於責己薄於責人之意。見衛靈公。此其告諸侯之辭誥辭。也。釋畢。
有大賚,善人是富。賚,來代反。
此以下述武王事。先總提。賚,予音與,下同。也。訓。武王,大賚于四海。見音現。周書武成篇。此言其所富富之。者,皆善人也。南軒張氏曰:惟善人之是富。○諺釋與此不同。○釋畢。詩序序。云一作‘曰’。‘賚字義。所以錫予善人’,蓋本於此。此則論也。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周書泰誓之辭。先著其所出。孔氏曰:周,至也。訓。言至親雖多,不如家之多仁人。厚齋馮氏曰:三仁不獲用,十亂皆為用。○釋。○南軒張氏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公天下之心,與無異。○上節既有釋,故此略之。○沙溪曰:‘百姓有過’,注與此各是一意。○按:注蓋依本文之意釋之,故然耳。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權,稱去聲。錘直垂反。也。量,去聲。斗斛也。法度,禮樂制度皆是也。有訓無釋。○雙峯饒氏曰:謹之過,制審因革之宜。○當置而中廢之官皆修之。
興滅國,繼絶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興滅繼絶,雙峯饒氏曰:只是一事。○國以地言,世以人言。謂封黄帝之後。出禮記樂記。舉逸民,謂釋箕子之囚,復商容之位。亦出樂記。三者皆人心之所欲也。雙峯饒氏曰,得其所欲,‘所以歸心’。○有釋無訓。
所重:民、食、喪、祭。重,去聲。
武成曰:‘重重之。民民之。五教,惟猶言與也。食喪祭。’有釋無訓。○雙峯饒氏曰:‘大賚’以下〔夫子〕零瑣收拾,或舉其辭,或述其事,湊成武王一段事實。
寬則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説。説,音悦。
此於武王之事無所見,音現。恐或汎言帝王之道也。以總結一章。○有論無訓釋。○上三句已見陽貨。○雲峯胡氏曰:汎言〔之〕則〔曰〕寬〔曰〕信〔曰〕敏〔曰〕公,約言〔之〕曰中而已。○楊氏曰:論語之書,皆聖人微言,精微之言。而其徒傳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於終篇具載咨命之言,誓師之意,與夫音扶。施諸政事者。‘大賚’以下。以明聖學之所傳者,一於是而已。無他之辭。所以著明二十篇之大旨也。雲峯胡氏曰:‘前篇〔之〕末言夫子之得邦家者,其用必如此。此篇之首〔則〕敍述〔自古〕帝王之用,固如此。’二十篇之大旨,不過如此。○朱子曰,此篇‘夫子誦述前聖之言,弟子類記於此’。○又曰:此篇多闕文,當各〔考其〕本(其)〔文〕所出而解之,〔有〕不可通者,闕之〔可也〕。[2]孟子於終篇亦歷敍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雲峯胡氏曰:但孟子從知上説,此則從行道上説。○中字,此章之題目。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費,芳味反。
集注無文。○新安倪氏曰:屏當去聲讀,而舊音丙。○‘勞而不怨’已見里仁,‘泰而不驕’已見子路,‘威而不猛’已見述而,當參看。○曰‘孔子’,曰‘五美’、‘四惡’,有謂於齊論古論之以此别為一篇,豈為是歟?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焉,於虔反。
集注無文。○子張之問‘惠而不費’,只舉其一以該其四。○朱子曰,‘因四時之和,〔因〕原隰之利,〔因〕五方之財以厚生’,勞人以力所堪,以佚道使民。‘仁是我所固有,而我得之。’○胡氏曰,泰,‘安舒自得〔之謂〕,近於驕,然君子心一於敬,不以彼之衆寡大小而貳其心’。○南軒張氏曰,惠、勞,‘施於人者也’;欲、泰、威,‘存於己者也。為政内外始終之道〔亦云〕備矣。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出,去聲。
虐,謂殘酷音梏。不仁。暴謂卒猝同。遽無漸。不素戒而猝其成。致期,刻猶促也。期也。賊者,切害之意。訓。緩於前而急於後,以誤其民,而必刑之,是賊害之也。朱子曰:罔民也。○釋。猶之,諺釋誤。猶言均之也。訓。均之以物與人,吝而予,果而予,其為予同。而於其出諺音誤。納之際,納字帶過説。乃或吝而不果,則是有司之事,朱子曰:本職當然。○釋。○有司非惡,吝是惡。而非為政之體。所與雖多,人亦不懷其惠矣。此補本文未足之意。項羽使人,遣人攻戰。有功當封,刻印刓,五官反。忍猶惜也。不能予,音與。○見史記淮陰侯傳。卒以取敗,亦其驗也。此則其證也。○朱子曰:吝比〔上〕三惡似輕,然亦極害事,〔蓋此人乃〕是〔個〕多猜嫌疑慮之人。〔賞不賞,罰不罰,疑吝不決,正如〕唐德宗是也。[3]雲峯胡氏曰:虐、暴、賊,剛惡;吝,柔惡。○尹氏曰:告問政者多矣,雲峯胡氏曰:齊景公葉公仲弓子路子張子夏各一,季康子凡二,未有如此之備者也。故記之以繼帝王之治,去聲。則夫子之為政可知也。趙氏曰:與帝王若合符節。○從政,此章之題目。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程子當考。曰:知命者,朱子曰:壽夭貴賤之命自有分定,與知天命不同。知有命而信之也。訓。○雲峯胡氏曰:‘夕死’注亦云‘知而信者為難’。人一無人字。不知命則見害必避,見利必趨,去聲。○雲峯胡氏曰:皆小人之為。何以為君子?釋。○朱子曰,首云‘不亦君子乎’,終云‘無以為君子也’,‘此深有意。蓋學者所以學為君子’。○雲峯胡氏曰,首篇‘是已到君子地位’,此‘是方做君子根脚’。○為字有‘方做’意。○三‘無以’也,文勢亦與首篇三‘不亦乎’相為呼應。
‘不知禮,無以立也。
不知禮,則耳目無所加,手足無所措。有釋無訓。○雲峯胡氏曰:是形容‘無以立’三字。○此當與‘立於禮’、‘學禮乎’兩章參看。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慶源輔氏曰:言,心聲也。○有釋無訓。○雲峯胡氏曰:孟子知言本於此,但孟子自言此為學者言,故集注之釋不同。○尹氏曰:知斯三者,則君子之事備矣。勉齋黄氏曰:知命,知其在天者;知禮,知其在己者;知言,知其在人者。弟子記此以終篇,終其篇。得無意乎?學者少去聲。而讀之,老而不知一言為可用,不幾音祈。於侮聖言者乎?見季氏。夫子之罪人也,可不念哉?‘學者’以下是通全書而言,即序説所云‘便是不曾讀’之意。而罪念二字有足使人惕然動心者矣。○君子,此章之題目。

☚ 08_144子張第十九   08_146論語或問人物性異論 ☛
000019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