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8_111憲問第十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8_111憲問第十四

【憲問第十四】

克伐怨欲,不必以技能貨色分言。‘不行’雖近於禁止,然此特臨發而忍耐不行而已,未曾有用力克治之意。其為包藏病根,固自在也。安得為求仁之方乎?‘可以為難’,亦近可之辭,非‘先難’之可比也。答權聖吉
問‘克伐怨欲’而不能再問,程子惜之。於此若進一步,則可至顔子克己為仁地頭否?
恐然。答李子剛
克伐怨欲,集注程子曰:‘此聖人開示之深,惜乎之不能再問。’若再問,則夫子將如何答之?
恐其意不過曰:無克、無伐、無怨、無欲,斯可謂仁矣。答金振玉
聖人安土樂天,而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竊疑:隨其身之所處而安,與戀其身之所便以為安,其意有何迥異?
安土是患難富貴,無所處不安也。懷居則專戀着便安處,纔遇些小苦窘,便懷徼倖蘄免之意。同上。
‘有言者不必有德’之‘言’,並含‘有德之言、便佞之言’。‘有勇者不必有仁’之‘勇’,並含‘義理之勇、血氣之勇’。
得集注兩‘或’字意。若説之‘徒能’,則非正意,故置於圈下。答李致三
南宫适問於孔子,而朱子謂‘雖非問’,何也?
之問,非有疑而質之,故謂之非問。答朴子善
子西之遜改政,不必下於二子之賢,而斥之以‘彼哉’,何也?
遜國雖若美矣,而其所以輔君者,專在僭猾改政;雖若善矣,而招納兇勇,卒致亂國,其何足與論於夷吾子産之列耶?答金敬夫
子路問成人’,集注程子曰:‘論其大成,則不止於此。’‘大成’可無知仁勇藝之為資而能歟?旋又曰:‘“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如此方可以稱成人之名。’‘踐形’獨非由知仁勇藝而至者歟?
苟充知仁勇藝之全體,則便是踐形之大成也。若武仲之知,公綽之仁,莊子之勇,冉有之藝,則皆其一端之長,而非全體之極致,故雖兼此四長而不足謂大成。答金振玉
集注以‘成人’為‘全人’,而夫子以‘今之成人’謂‘亦可為成人’,何也?曰:以今言,則亦可為全人。
朱子癸丑、己未語,皆以‘今之成人以下’謂説,卻是。答李致三
晉文譎而不正’,兼心與事言。‘齊桓正而不譎’,以事言。
皆以事上言。若論其心,則不正一也。同上。
正譎,集注‘桓公,仗義執言,不由詭道,猶為彼善於此’云。彼以正言,而此以譎言歟?
‘彼善於此’,用孟子本文。而‘彼’以言,‘此’以言。非謂‘正’為‘彼’,‘譎’為‘此’也。答金振玉
二公之心,皆假仁借義,俱是不正,則概乎其為詭道而已。而今於齊桓獨許‘正’,何也?朱子嘗曰:‘口裏如此説,心下不如此,是不忠〔也〕;口裏如此説,驗之於事卻不如此,是不信〔也〕。’齊桓之事,言實不同,則是不忠不信。不忠不信而猶謂之正乎?
謂其事之近於正,非就心上論。同上。
就功而論,則管仲之不死為勝。只論其死不死,則召忽之死為勝。
得之。然召忽,師也。師無必死之義,但以不仕為正。答李致三
‘匹夫〔匹〕婦之為諒’,集注‘諒,小信也’。小信,‘小節’之謂歟?然則夫子小召忽之死,而隱然以之不死為大也。然集注不顯言此意者,以防後世反覆不忠之弊,故歟?
似然。答金振玉
夫子之稱管仲以‘如其仁’,非許其仁也。特以問之者以其不死為不仁,故為言其一匡九合、尊王攘夷之功,有如許仁者之迹,以明其不死之不可謂不仁也。蓋使聖人處此,不必以殺身為成仁,而當存得我一身,施利澤於一世以為仁故耳。此非就他心地工夫上言矣,則假仁之迹,亦可謂仁之功矣。子産之惠,漢祖唐宗之拯民於塗炭,亦不害為一事一時之仁矣,但其仁非心得,故及人者亦不實,終不能致之治耳。若使氏問管氏之仁乎,則聖人必以‘吾不知也’答之爾。觀於‘焉得儉、孰不知禮’之斷,可以推知矣。如何如何。同上。
孔子之與管仲之功者,以其尊王室、攘夷狄也。孟子之卑其功,以其不能行王道,而終於假借而已也。為管仲者,只當以伊尹之所輔者而輔桓公,則其器之大而其功愈大。‘奢而犯禮’,自無此失矣。答權聖吉
公叔文子之引家臣同升朝,晏平仲之薦御者為大夫,其循理無私,同一軌則,而獨平仲之不及‘文’謚,何也?公叔之謚‘文’,雖非專為薦賢一事,然亦未始不有此意。則平仲之事功可稱,有何負於公叔耶?但平仲之沮孔子尼谿之封與薦御者等事,公私自不相掩,未免於臧文仲之蔽賢也。抑其心以為御者雖見用,不敢逼己。若與孔子並立,則便被他彈斥己之不善,所以沮之歟?然則薦御之事,不可謂盡出於公耶?
謚法節以壹惠。想文子則文為重,平仲則敬為重,不當專以薦人一事而議謚也。所論薦御、沮封之事,得之。答金振玉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且‘不非其大夫’,而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何也?
‘謀其政’,如田野而干與朝廷之政,尸祝而代治庖人之事者也。‘不非其大夫’,以其為邦民也。夫子之論君也,只是汎論其得失而已,非干政也。又未必其仕之時。答李士强
程子之言先聞後發,胡氏之言先發後聞。夫子之告,不曰請聞而討之,則欲先發後聞。
之説固有權經之别,而但以夫子請討,謂從説之意,則未必然。想在隨機以處之爾,待哀公許,然後方可請聞發之何先何後也。答李致三
人不曾欺詐,而我逆之;人未曾不信,而我億之,是為不可。若所謂巧僞疑忌之人,則已知其巧僞疑忌矣,此為先覺之明矣,何有於逆而億哉?其欲先覺者,亦用功於格物以致知而已。若夫子思所謂‘戒慎恐懼’,乃指此心未發時存養敬畏之謂,非畏憚於人之詐與不信也。答權聖吉
‘莫我知也’云。
‘莫我知’之歎,初非為患人之不我知而發也。蓋聖門諸子概以行事言語觀聖人,而不得其樂天安命、精粗一致之實心實理,故語此以發子貢之問而告之也。答盧聖登
程子曰‘下學上達,意在言表’,如何?
朱子所謂‘自是言語形容不得’,已道得此意矣。今且去下學上踐履省察,到得融會時,自見有至理呈露於言語之外者矣。答李子剛
避世避地,固君子之炳幾而自靖也。然苟其出於意慮之所不到者,則坐而待死,亦非理也。蓋死生亦大矣,非不義偷生,則生為重,而生便是義也。聖人猶微服而過,君子以不徑竇為固,和靖疊山之逃竄,未見其虧於義也。答宋直夫
夫子之擊磬,果不能無心,荷蕢者誠知之矣。然所謂‘果哉’,乃指其‘斯已矣’之云也,非與其能知我心也,一哉字意益明。蓋自服其有心而許之,則必曰‘果矣’,而不曰‘果哉’。且並其‘斯已矣’而許之也,豈聖人之志乎?‘果哉’之指,彼既無疑,則‘末之難’亦指彼而言可知矣。若曰‘我誠難於無心’,則是聖人猶有所難也。答權聖言

☚ 08_110子路第十三   08_112衛靈公第十五 ☛
000019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