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曰】
首章:大賚。
問:下文‘興滅、繼世、舉逸’是大賚之事耶?大全饒氏謂錫予普及四海,其中善人則錫予又自加厚,如此則恐非大聖人大公之意。所謂富者,以禄言之。南溪曰:集注曰‘所富者皆善人’,蓋謂武王克商,善人皆因此得志,故能富也。饒説似未當。
‘子張問於孔子’章:欲(以)〔而〕不貪。
眉叟曰:為仁由己,非在外者,故當仁則不讓,欲仁而非貪。
不教而殺。
眉叟曰:五刑三千,不孝為大,固當殺之,而不教先殺則不可也。治亂興亡,皆係於此,可不慎哉!秦商鞅臨渭論囚,渭水盡赤。不教而殺,殘虐如此,故秦亡忽焉。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章:耳目無所加。
或曰:耳目無所加,恐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之意。健休按:知禮則坐視膝,立視足,是目有所加。以禮則聽,非禮則勿聽,是耳有所加。若不知禮,則立時、坐時忽然視膝、忽然視足,淫視、側視而目無所加矣。以禮、非禮有聞必聽,忽然聽此,忽然聽彼,而耳無所加矣。雖不知禮之人,何嘗全然無所見,無所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