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
‘惟仁者能好人’章:公正。
問:朱子曰‘公自是公,正自是正’,‘苟公而不正,則其好惡必不能〔皆〕當乎理;正而不公,則切切然於事物之間求〔其〕是,而心卻不公’。信斯言也,公與正是判然二物,天下豈有正而不公、公而不正者乎?南溪曰:公正自為體用,故汎論之殊,不見其二致。及細分之,必如朱子所言,事理乃備。通考程氏以令尹子文為無私心而不能當理,以陳文子為當理而不能無私心。此亦略可見矣。
‘朝聞道’章:皆實理。
問:此‘實理’字兼言死生之理。大山曰: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然之理。逼塞充滿,莫非真實。人能知之深而信之篤,則雖死而無憾,非謂達於死生之理也。
‘君子之於天下’章:無可無不可。
槐潭曰:君子之於天下之事,不使心先有所主,惟於事至物來,虚心以應,未嘗先有心於可而專主之,又未嘗先有心於不可而不肯之。唯義在可則便可,在不可則便不可,唯是之從而已。
‘君子懷德’章
問:懷德者,見善則從,聞義則服是也;懷土者,戀著舊習不能遷善是也;懷刑者,唯恐陷於不善而觸刑者也;懷惠者,有私惠於我則懷之而不恤公義者也。南溪曰:大概是。但‘懷土’,陳氏謂與易所謂安土不同,蓋專以近利言也。○約齋曰:一念之間,竦然起敬,便是懷德。纔有一毫苟偷意思,即為懷土矣。
‘能以禮讓’章
問:讓者,禮之實,而出於本心之誠,故以是心而施之彝倫政事之間,品節等級自有燦然不可亂者。而所謂恭敬辭遜之本心流行乎其中,於為國乎,何難之有?大山曰:看得亦是。
‘吾道一貫’章:渾然一理止曲當。
問:‘渾然一理’者,體也;‘汎應曲當’者,用也。然此體用亦非以寂感動静、已發未發言也。蓋渾然一理、該動静而全具、洞寂感而無間者,體也;隨時隨處、若大若小、酬應無遺、處置各當者,用也。與中和體用不同,子程子所謂大本達道,亦非未發已發之謂也。大山曰:恐當如此看。
以己及物止恕。
退溪曰:以己所固有而自然及物,故為仁;推己所欲惡而要以及人,故為恕。
忠者天道,恕者人道。
問:天道人道,不以自然、不自然分天人,只以體用分天人。然則盡己之道是人之天道,萬物各正性命是天之人道否?大山曰:朱子曰:‘就聖人身上説,忠者,天之天;恕者,天之人。就學者身上説,忠者,人之天;恕者,人之人。’蓋天是自然無為底,人是用力做事底。聖人之恕,雖無待於推,然以己及物,有所施為,故曰人道;學者之忠,雖用力做去,而内盡其心,别無作用,故曰天道。言聖人,則天之各正性命之為,人道可類推矣。與中庸之分天道、人道不同。
動以天。
問:動即動輒之義。南溪曰:是。
‘以約失之’章
問:約字,節約之意,為多耶?要約、簡約之義亦宜並存耶?南溪曰:約者,收斂檢束之謂,節約雖見於南軒説,恐非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