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7_073季氏 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7_073季氏 下

【季氏 下*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補曰:思,用心以求索也。云:用心思慮,使合禮義也。○曰:明,不誤視也;聰,不誤聽也。補云:要認得真確。○朱子曰:色,見於面者;貌,舉身而言。○補曰:忠,不詐也。云:凡所言論,不可隱欺。敬,不怠也。云:凡人執事,多惰怠。○補曰:難,後患也。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是不思難者也。○曰:見,猶遇也。見得者,遇有所得也。○補曰:思義,度其合於義否也。曲禮云:臨財毋苟得。
曰:見微為明,當使見微若離婁也;聽遠為聰,當使聞遠若師曠也。○駁曰:非也。大學曰:‘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君子每遇一事,即存心此事,欲做得真切。説非本旨也。
王應麟曰:四勿九思,皆以視為先。見弓以為蛇,見寢石以為伏虎,視汩其心也。閔者,黍稷不分;念親者,莪蒿莫辨,心惑其視也。吴筠心目論以為動神者心,亂心者目。陰符經:‘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蔡季通釋其義曰:‘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西方六根、六識,必先曰眼、曰色,均是義也。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齊景公’以下,集解、集注皆分為二章。○本‘德’作‘得’。
補曰:見善,遇行善之機也;見不善,遇陷惡之機也。○補曰:如不及者,急急如追亡。云:君子於善,譬猶追走獸而欲及之。○曰:探湯,喻去惡疾。云:人之探試熱湯,其去之必速。以喻見惡事,去之疾也。○曰:隱居以求其志者,謂隱遯幽居以求遂其己志也;行義以達其道者,謂好行義事以達其仁道也。○曰: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者,言今人與古人皆有能若此者也。○曰: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者,言但聞其語説古有此行之人也,今則無有,故未見其人也。○曰:千駟,四千匹。○補曰:及其死也,無德可稱。○曰:首陽山河東蒲坂縣華山之北,河曲之中。云:義不食粟,採薇而食,終餓死。○補曰:其斯之謂與,謂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其伯夷叔齊之謂與?曰:程子以為第十二篇錯簡‘誠不以富,亦祇以異’,當在此章之首。今詳文勢,似當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稱,不在於富,而在於異也。○朱子曰:此説近是,而章首當有‘孔子曰’字。○案:‘誠不以富,亦祇以異’,在彼章必不可闕,義見顔淵篇。在此章全不相合。‘亦祇以異’,其在語,本是貶辭。引之法,雖斷章取義,以貶為褒,必無是理。‘亦祇’二字,謂無所利而但有害也。伯夷之餓于首陽,若謂之無所利而但有害,則豈聖人之言乎?此節與上‘探湯’二節本是一章,故‘齊景公’之上無‘孔子曰’三字。先儒誤分為二,於是末一句其斯之謂與。無所照應,遂欲破東以補西耳。曷若因其自然,渾然天成,而無斤斧之痕乎?伯夷之餓于首陽,豈非隱居而行義者乎?求仁得仁,豈非求志而達道者乎?詞理語脈洞然相照,而截為二段,千古不合,經可易言哉?○孔子將言伯夷,先言景公者,景公莊公之弟也。崔杼莊公而立景公景公恬然受之,以讎為相。比及三年,賊不受誅,君不改葬,二十五年,莊公被弑。至二十八年,皆亡,乃改葬。與伯夷叔齊兄弟讓國之事若相反然,則其千駟之馬,所謂不義之富也,故必雙言之。馬君常云:令景公不富,則登臺之變,寧誓此生之無國,必不忍安之無君,即終身為亡公子,而高義固堪竹帛耳。
葛屺瞻曰:此章首無‘孔子曰’字,明本與上章為一。見四書揚名。○曰:‘其斯之謂與’上必有引,若古語,若時諺,然後結之以是辭。未有上無所引,而有是結語者也。○案:義甚確,蓋不細看上下文。
〈引證〉 後漢書范滂王甫曰:臣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注云:探湯,喻去疾也。○曰:按扁鵲傳,湯液醴灑,所以治病者,故以探湯去疾為卻惡之喻。若作探熱水解,則世無濯熱水而儼畏恐者,非其譬矣。○案:説非也。列子稱兩小兒詭問,孔子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日中,熱如探湯。’探湯豈服藥之謂乎?
翁子先曰:‘如不及’,‘如探湯’,説者皆以此二句與大學‘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同解,不知‘如不及’是見賢思齊意,‘如探湯’是若將浼焉意。○曰:凡探湯者,手纔及之,微覺其熱,即去之。君子之於不善,亦如是。○案:吾東俗諺,凡駭而疾去者,曰‘喑啞熱哉,如探湯’,蓋此意。
曰:求其志,志,記也,謂古書也。○駁曰:非也。君子早有立志,中年多故,未遂其志,既逃而隱,復求初志,伯夷是也。以志為書,不亦謬乎?
曰:此所謂以德為稱。云:謂即稱也,斯即德也。○駁曰:非也。仍是喑啞不可解也,必連上節,乃可通也。
〈考異〉 皇氏本‘德’作‘得’,又無‘而’字。民無得稱焉。○曰:王肅注此云‘此所謂以德為稱’。自儒改作得字,而近代刻本則仍改德字,遂難分辨。惟祁氏東書堂藏書板集注本是得字。○案:改‘德’為‘得’,於儒毫無利害,説非也。余謂當從皇氏本讀之為‘得’。若讀之為‘德’,文理不通矣。泰伯志在韜名,而民無得而稱焉,故孔子美之;景公身既得位,而民無得而稱焉,故孔子譏之,不相妨也。
鐵景山云:景公於君臣父子兄弟之間,皆失其道,則千駟正足以羞景公;於君臣父子兄弟之間,皆得其道,則一餓正所以留。此皆自綱常上論人。○案:伯夷義不食粟,景公曰‘雖有粟,吾得而食諸’,或者孔子當時語齊景公,本有伯夷之説。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趨而過庭。曰:“學乎?”對曰:“未也。”“不學,無以言。”退而學。他日又獨立,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聞一得三,聞,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曰:以為伯魚孔子之子,所聞當有異。朱子云:以私意窺聖人,疑必陰厚其子。○曰:獨立,謂孔子。○補曰:所以言志,故學之可以能言。云:誦三百,而使能專對,亦學能言之驗。○補曰:禮所以克己約身,子曰: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故學之可以立身。上篇曰‘立於禮’,又曰‘三十而立’。○朱子曰:當獨立之時,所聞不過如此,其無異聞可知。云:‘獨立’字有意。言獨立時,宜得異聞也。○曰:疏遠其子。
曰:古者會同,皆賦詩見意。若不學之,何以為言也?○駁曰:非也。賦詩非言也。
曰:遠其子者,古者命士以上,父子異宫也。○駁曰:非也。父子不責善,故‘古者易子而教之’。孔子之遠其子,不過此意。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補曰:邦君,諸侯也。○補曰:君稱之,國君稱之於宫中也。○補曰:自稱曰小童,夫人自稱於其君也。據曲禮。小童,言無知如童蒙也。白虎通。○補曰:寡,謙辭,稱君曰寡君。○曰:當此之時,諸侯嫡妾不正,稱號不審,故孔子正言其禮也。
曰:夫人者,夫之言扶也,能扶成人君之德也。小童者,自稱,謙言己小弱之童稚。○案:夫、扶諧聲,未必然。
〈引證〉 曲禮曰: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自稱於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疏曰:自稱於其君曰小童者,與夫言,自謙若未成人,言無知也。○案: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疑有闕文。正義謂:‘諸侯相饗,夫人亦出,故得自稱。’其義非也。
〈引證〉 白虎通曰:國君之妻稱之曰夫人何?明當扶進夫人,謂非妾也。國人尊之,故稱君夫人也。自稱小童者,謙也,言己知能寡少如童蒙也。‘稱諸異邦曰寡小君’,謂聘問兄弟之國及臣他國稱之,謙之辭也。○案:似有誤字,不了了。
張南軒曰:此正名之義也。春秋時,以妾母為夫人者多矣,甚則以妾為夫人,如魯惠晉平之為者,名實之乖,一至於此。正其名,所以責其實也。○蔡覺軒曰:夫子有志古禮,而嘗言之。記者附見於衛靈公篇末,豈因南子而發歟?○案:説非也。此季氏篇也。且南子雖淫,未嘗非夫人也。

☚ 07_072季氏 中   07_074陽貨第十七 ☛
000017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