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弗擾章】
子欲往。 ‘佛肸召’章參考。
精義 明道説見集注,伊川説見小注。
或問 謝氏之失,則張敬夫辨之矣。謝氏曰:公山弗擾執季氏以畔,安知志不在克亂以權耶?其能强公室,殆未可知也。其為東周,亦未可知也。○張敬夫曰:弗擾不稟命於君,而叛其大夫,逆也。欲以是克亂,是以亂易亂,而又加甚爾。後世亂臣賊子,所以借虚名而為簒奪之計者,多出於此。夫子豈以是而欲往耶?尹氏辟咎之説,雖易象有之,然非所以論孔子。尹氏曰:子于南子、陽貨則見之,弗擾、佛肸之召則欲往,乃處亂世待惡人之道,安知其不以是避咎歟?
吾其為東周。
史記 公山不狃以費畔,召孔子。孔子循道彌久,温温無所施[1],莫能己用,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其庶幾乎!’注:家語及孔氏之書,並無此言,故桓潭亦以為誣也。
精義 明道曰:‘“吾其為東周乎”,東遷以後,諸侯大夫强僭,聖人豈為是乎?言不為東周也。’又曰:‘若用孔子,必行王道,東周衰亂,所不肯為也,亦非革命之謂。’范尹説同。
或問 程子善矣,但東周當從舊注及張子説。張子曰:仲尼生于周,從周禮,故公旦法壞,夢寐不忘為東周之意。使其繼周而王,則損益可知矣。“吾其為東周乎”,興周公之治也。其頗未盡者,蘇氏得之。蘇説見小注。
語類 問:‘“吾其為東周〔乎〕!”,使聖人得行其志,只是就齊魯東方做起否?’曰:‘也只得就這裏做。’又問:‘其如周何?’曰:‘這般處難説,只看挨到臨時事勢如何。若使天命人心有個響合處,也自不由聖人了。使周家修其禮物,作賓于王家,豈不賢於赧王之自獻其邑而滅〔亡〕乎!僩。○問:‘夫子果〔往〕從之。云云。如何能興得周道?’曰:‘便是理會不得。’良久,卻曰‘聖人自不可測’云云。見小注。問:‘如此,則必大有所更張否?’曰:‘聖人做時,須驚天動地。然卒於不往者,亦料其做不得爾。’必大。○問‘吾其為東周’。曰:‘理會不得,便是不可測度處。’[2]人傑。
蒙引 問:‘“吾其為東周乎!”魯為東周與?抑孔子為東周?’曰:‘畢竟是魯,然興之者,孔子也。’
困勉録 ‘如有用我者’句,看來即貼公山説亦不妨。○吴省庵曰:‘吾為東周,非欲使魯為天子也,使文武之道得行於魯,便是東周,即魯“一變至於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