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問君子章】
修己以敬、安人、安百姓。
精義 伊川説見集注。
或問 程子至矣。謝氏以安人安百姓為擴而大之,楊氏以為推而至於天下平,然後為至。尹氏以為推而及物,皆若近是,而實有可議者。蓋所謂修己以敬者,語雖至約云云。見小注。所謂敬者,非若四端之善,始然始達而可擴,由敬而安人安百姓;非若由格物致知,以至於正身及物,有待夫節節推之也;非若老老幼幼,由己及物,而待夫舉斯心而加諸彼也,亦謂其功效之自然及物者為然耳。胡氏形容修己以敬之意,亦為得之。胡氏曰:‘可願莫如善,敬立則百善從;宜遠莫如邪,敬立則百邪息。敬也者,存心之要法,檢身之切務歟!欲持敬者奈何?’曰:‘君子有言,主一之謂敬,無適之謂一。如執大圭,如奉盘水,如震霆之在上也,如淵谷之在下也,如師保之在前也,如鬼神之在左右也,是則持敬之道也。’
語類 陳仲卿問:‘修己以敬止以安百姓。’曰:‘須看“敬以直内”氣象。敬時内面一齊直,徹上徹下,更無些子私曲。若不敬,則内面百般計較,做出來皆是私心。欲利甲,必害乙;利乙,必害丙,如何得安!’
堯舜病諸。
精義 尹氏曰:堯舜猶以為病者,蓋以子路每以為未足故也。
上下一於恭敬。
語類 因問‘上下一於恭敬’。上之人、下之人也,‘同寅協恭’出。‘聖人之敬薰天炙地,不是獨修於九重,而天下之人侮慢自若也。如漢廣之化可見。’方。
體信達順止以此事天饗帝。
語類 ‘體信’是真實無妄,‘達順’是使萬物各得其所。○問:‘“體信”是體其理之實,“達順”是行其理之宜否?’曰:‘如忠恕二字之義。’廣。○‘體信達順’,此是禮記中語。銖。○問:‘如何是“體信達順”?’曰:‘“體信”只盡這至誠道理,“順”即自此發出,所謂“和者天下之達道”。“體信達順”即是“立忠行恕”。’問:‘“聰明睿智皆由是出”,是由恭敬出否?’曰:‘是心常恭敬,則常光明。’
。○‘體信’是體這誠信,‘達順’是通行順道。‘聰明睿智皆由是出’者,皆由敬出。‘以此事天享帝’,‘此’即敬也。植。○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至‘以此事天享帝’,此語上下不難曉。惟中間忽云‘聰明睿知皆由此出’則非容易道得,是他曾因此出些聰明睿智來。夔孫。○楊至之問:‘如何程氏説到“事天享帝”,方説“聰明睿智皆由此出”?’曰:‘如此問,乃見公全然不用工夫。“聰明睿智”如何不由敬出!且以一國之君觀之,此心纔不專静,則姦聲佞辭雜進而不察,何以為聰?亂色諛悦之容交蔽而莫辨,何以為明?睿智皆出於心,心既無主,則應事接物之間,其何以思慮而得其宜?所以此心常要肅然虚明,然後物不能蔽。’賀孫。
存疑 敬該動静,合内外,徹上下。該動静者,自思慮未萌,以至於萌動,皆此敬也。合内外者,自一心,以至於萬事皆敬也。徹上徹下者,自一身之修,以至於百姓之安,皆此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