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使人於孔子章】
蘧伯玉
蒙引 春秋諸賢大夫,如伯玉卻是有裏面工夫底人。觀其欲寡其過而未能,且恥獨為君子,而其出處又合聖人之道,可謂有體有用之君子矣!雖不與聖門,然考其所立,顔曾之亞,冉閔之儔也。
欲寡其過。
存疑 過有三:念慮之差,過也;言語之差,行事之差,亦過也。故曰:心過、口過、身過。
深知君子之心。
蒙引 人但知使者之善於辭令,而不知其深知君子之心,所以為可取也。假如伯玉未能如此,而使者云云,則夫子未必許他如公明賈之對,亦善乎!其為辭令矣,而反以來聖人之疑,故集注又曰:‘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也。’
莊周稱伯玉云云。
蒙引 ‘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本出淮南子,而大注皆以為莊子,亦適然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