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也其庶乎章】
庶,言近道也。
蒙引 ‘回也其庶乎’,言幾與道為一也。此‘近道’與‘忠恕近道’、‘知所先後則近道’不同。○如聖人,則與道俱化矣。顔子猶有未醇在,故只曰近道、屢空。
屢空。
或問 何晏始以為‘虚中受道’云云。見小注。程子之説,但為去夫利欲之私耳,雖非文義,然理則不差。明道曰:顔子屢空。空,受道。○伊川曰:唯其能虚中,所以能屢空。或問:‘去驕吝可以為屢空否?’曰:‘然。驕吝最是不善之總要。至於吕楊,則又過而不知所止矣。夫易所謂“不遠復”者,豈若佛氏覺“速念止”之云哉!’吕氏曰:空空無知,則無所不達。○楊氏曰:顔淵大而未化,而其復不遠,則其空也屢而已,故至於殆庶幾也。
大全 ‘屢空’之空,恐是空乏。屢至空乏而處之能安,此顔子所以庶幾於道也。下文以子貢貨殖為對,文意尤分明。若以空為心空,而屢空猶頻復,則顔子乃是易傳所謂善復而不能固之人矣,何以為顔子?答陳明仲。
語類 問:‘屢空,前輩及南軒皆作空無説,以為“無意必固我”之無。但顔子屢空,未至於聖人之皆無而純然天理也。及先生所解,卻作屢乏而自樂,何也?’曰:‘經意當如此。不然,則連下文子貢作二段事。空無之説,蓋自何晏有此解。晏老氏清浄之學也。因其有此説,後來諸公見其説新好,遂發明之。若顔子固是意必固我之屢無,只是經意不然。顔子不以貧乏改其樂而求其富,如此説,下文見得與子貢有優劣。
。
蒙引 屢空,是因回之貧而見其安貧;貨殖,是因賜之富而見其求富。屢空只當貧字,貨殖只當富字。○只為顔子貧,故空。若顔子富,雖不屢空,亦不害其為近道。
增訂 陳氏誤認注中‘安貧樂道’為二事,而謂貨殖不如安貧,不受命不如樂道。蓋其意欲將貨殖對屢空,不受命對庶乎,不知唯不受命故貨殖,只一串事。注中樂道二字乃帶在安貧上説,非兩層也。語類謂‘不受命在平日,不因貨殖’,而亦將不受命與貨殖説成二事,與陳氏同失,殊非本注之意,恐記録者誤耳。蓋‘不受命而貨殖’句是言子貢之短,‘億則屢中’是言子貢之長。以之對照上節,則短處既不如顔子,即長處亦復不如也。
不受命而貨殖,億則屢中。
精義 明道曰:子貢不受天命而貨殖,億則屢中,役聰明億度而知。此子貢始時事,至聞性與天道,則必不至於不受命而貨殖也。○伊川曰:‘子貢之貨殖,止未忘耳。’見集注。又曰云云。見小注。又曰:‘命,謂爵命也。言不受爵命而貨殖者,以見其私於利之深,而足以明顔子屢空之賢也。’○謝顯道將歸應舉,伊川曰:‘何不止,試于太學?’顯道對曰:‘蔡人鮮習禮記,決科之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於堯舜之道矣。夫子貢之高識,曷嘗規規於貨利哉,特於豐約之間不能無留情耳。且貧富有命,彼乃留情於其間,多見其不信道也,故聖人謂之不受命。有志於道者,要當去此心而後可語也。’顯道乃止,是歲登第。
大全 問:‘程子曰“孔子弟子顔淵而下有子貢”。夫子門人,要其歸而論之,則曾子、仲弓、閔子、冉子恐不在子貢之下,莫以其天資穎悟而言否?程子指意果如何?’曰:‘此等不須遥度,造理深後當自見得。’答潘恭叔。
語類 問:‘吕曰“貨殖之學,聚所聞見以度物,可以屢中,而不能悉中”。嘗記前輩一説曰:“自太史公、班固列子貢於貨殖,下與馬醫、夏畦同科,謂其所至,諸侯莫不分庭抗禮,天下後世無不指子貢為豎賈之事。子貢孔門高弟,豈有聖人之門而以賈豎為先乎!屢空,無我者也,其學則自内而求;貨殖,自外而入,非出於己之所自得也。特其才高,見聞者莫不解悟,比之屢空者為有間矣。”’曰:‘此説乃觀文葉公所作,審是集中之語,蓋吕與叔之遺意也。乍看似好,而道理恐不如是。蓋屢空者,空乏其身也。貨殖,則對屢空而言,不能不計較者是也。范氏曰:“顔子簞食瓢飲屢絶,而不改其樂,天下之物豈有能動其心者!”此説為得之。’謨。
蒙引 不受命而貨殖,只一般。蓋受命則不貨殖矣,貨殖則不受命矣,語意相唤應,不必分看。陳氏謂貨殖是不如安貧,不受命是不如樂道,殆非也。○‘屢中’與‘言必有中’不同,彼以理言,此以事之成敗言,出於料者也,彼非以料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