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在朝之容。
入公門。
精義 謝氏曰:入公門,非必君在焉。
增訂 按:天子有五門,自外而内曰皋門、曰庫門、曰雉門、曰應門、曰路門。至於路門,而門畢矣,故亦曰畢門。諸侯止有三門,曰庫門、曰雉門、曰路門,而無皋門、應門。魯亦三門,而以庫門擬皋門,以雉門擬應門,故曰‘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此他國所無也,然但擬其制而已,亦不敢僭稱皋、應之名也。○鄭箋云:天子五門,其最外之門曰皋門,故外朝在皋門内;應門是第四重門,則治朝在焉。諸侯三門,其最外之門曰庫門,故外朝在庫門内;雉門乃第二重門,則治朝在焉。若燕朝,則天子、諸侯皆在路門内矣。
立不中門。
存疑 ‘立不中門,行不履閾’,是入公門時事。
蒙引 依朱子二説,則中門者不在二扉之中,乃在各扉之中也。
玉藻 闑,門中央所豎短木也。棖,謂門之兩旁長木,所謂門楔也。
過位
精義 謝氏曰:過位,與‘見君之几杖則起’同。
其言似不足者。
或問 謝氏得之。謝氏曰:韓非謂‘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故言彌寡則彌敬,如怯懦不盡者。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
增訂 按:古者天子諸侯皆三朝。以魯制言之,庫門之内為外朝,雉門之内為治朝,路門之内為燕朝。
宁立之處。
增訂 門屏之間謂之宁。謂春夏天子受朝於路門外,之朝,於門外而宁立,以待諸侯之至,故曰‘當宁而立’也。路門外有屏者,即樹塞門是也。諸侯内屏在路門之内,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
攝齊屏氣。
或問 屏氣不息,謝氏得之。謝氏曰:心肅則氣自屏。攝齊之説,胡氏推之亦善。按:小注‘或問升堂攝齊,則手無所執歟’一條是胡氏説,而誤作朱子説。
大全 問:‘升堂摳衣用兩手,則手中無所執矣。若有贄及執圭,則升堂有不必摳衣,但防其不至攝齊否?’曰:‘執圭而升,則足縮縮如有循,自不至攝齊矣。’答李堯卿。
逞顔色。
精義 謝氏曰:逞非肆也,心能使氣之意。○楊氏曰:其容舒矣。
趨翼如。
精義 張子曰:没階趨翼,如張拱而翔也。○楊氏曰:濟濟翔翔,朝廷之行容也,故其趨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