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章】
述而不作。
或問 語録之説未安。伊川語録:‘聖人不得位,述而已’。見小注。
竊比老彭。
【眉批】 答汪尚書書以老彭為老聃,與集注、或問不同。
或問 吕氏以為老聃、彭祖者,疑未然。
大全 夫子非是自比老彭,而稱此二事,蓋自言其有此二事,似老彭耳。答都昌諸生。
存疑 述而不作,固聖人自謙之辭,其實在當時亦只得如此,無容大去創作。緣天地間只是這個道理,只是這般事,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自羲皇以降,至於文、武、周公,凡當説底、當做底,無不説、無不做,大略亦將盡了,後聖似不容大創作。其間或過不及,或偏滯廢墜,或未備,則有之,但因其見成底而循理,而損其過,益其不及,救其偏,補其弊,增其所未備,使歸於中正完全,則古先聖王之創作,皆自我而裁成。此其事雖非作,其功尤有盛於作。抑非其道出於羣聖之上,有以洞見其是非,徒使賢人任之,欲持權度以稱度古聖之是非,所謂從堥敦而測泰山,懷汎濫而測乎長淵者耳,其將能乎?則夫子雖不自任聖者之事,而其所述即聖者之事,有不得而辭矣。今觀六經之删述,與天地同敝,雖後聖有作,不得而改焉,此豈賢者能之乎?○‘信而好古’是‘述而不作’之本,信又是好之本。必信而後好,不信亦不好也。
孔子删詩。
語類 雖説道其功倍於作者,論來不知所謂删者,果是有删否。要之,當時史官收詩時,已各有編次,但到孔子時已經散失,故孔子重新整理一番,未見得删與不删。如云:‘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云‘各得其所’〕[1],則是還其舊位。賀孫。○互見‘為政’、‘詩三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