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三思而後行章】
季文子三思。
精義 伊川解曰:‘使晉時也,其再慮當矣。至於求遭喪之禮,則過矣。’又語録云云。見集注。
或問 ‘程子嘗以使晉之説則狹矣。且以傳考之,亦未見其再慮而當之實也。以文子言之,其每事三思,如使晉而求遭喪之禮以行,可謂審矣。然宣公弑立,則為之如齊納賂而請會,及公薨未葬,則又背之而逐其所任之臣,豈非思之之過,而反牽於計較之私也歟’云云。此特為臨事之思耳,范氏通以學問求道之思為言,誤矣。
語類 云云。若更過思,則如秤子稱物相似,推來推去,輕重卻到不定了。時舉。
蒙引 三思者,謂所思已審,而復展轉思之無已,非謂三次思量為三思也。
存疑 再思可矣。方其理之未得也,仔細商量,思而得之,是一思也。既又平心易氣,再加仔細商量,若與初間所思底無異,這方是當,這便是再思。若再思與初頭所思底不同,便須再思商量,則那再思底是一思,第三商量底乃是再思也。
周公仰思。
或問 周公仰而思之,亦為其有不合耳,若事理曉然者,又何待於如是耶?
困勉録 存疑‘再思的是一思’一段最妙,亦本朱子‘思而得之,方是一思’一段來。知此,則周公之夜以繼日可以不必疑,要知夜以繼日亦只得再思,未嘗三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