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以德章】
為政以德。
精義 伊川云云。見集注。○張子曰: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勞。○范氏曰:人君欲天下之歸己,則莫若務德而已。此十五字集注删之。○吕氏曰:為政以德,自治之道備,則不求於民而民歸之。故大人之政,正己而已。
或問 程子、張子、范尹得之,吕氏意亦謹嚴,但所以語夫德者,則粗矣。
語類 文振問:‘為政以德,莫是以身率之?’曰:‘不是强去率他,須知道未為政前先有是德。若道以(德)〔身〕[1]率之,此語便粗了。’時舉。○如水便是個濕底物事,火便是個熱底物事。有是德,便有是政。植。
説統 夫子説‘為政以德’,分明有個為字,如何卻説‘無為’?但德是人所同得,以德感孚,便不動聲色,人皆默化,不見其有為之迹耳。故‘無為’不是全無作為,仍有政事,但其感化不在政事上,只在德上。
北辰
精義 謝氏曰:北辰,天之機也。以其居中,故謂之北極。以其所建周於十二辰之舍,故謂之北辰。於此見無為而為矣。
或問 謝氏以為所建周於十二辰之舍,則是北斗,非北辰也。由誤認北辰為北斗,故有‘無為而為’之説,甚失聖人取譬之本旨。
語類 北辰,乃天之北極。天如水車,北辰乃軸處。水車動,而軸未嘗動。上蔡所云乃北斗。北斗同衆星一日一周天,安得謂之居其所!可學。○問:‘“北辰,北極也”。不言極,而言辰,何義?’曰:‘辰是大星。’又云:‘星之界分,亦謂之辰,如十二辰是十二個界分。極星微轉,只是不離其所,不是星全不動,是傘腦上一位子不離其所。’因舉晉志云:‘北極五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銖。○向來人説北極便是北辰,蓋只説北極不動。至本朝人方去推得是北極只在北辰頭邊,而極星依舊動。又一説那空無星處皆謂之辰,如日月宿於角幾度,即所宿處是辰也,故曰日月所會之處為辰。義剛。○天形如雞子旋轉,極如一物,横亘居中,兩頭秤定。一頭在北上,是為北極。一(斗)〔頭〕在南,是為南極,在地下,人不見。因舉先生感興詩云:‘“感此南北極,樞軸遥相當”,即是北極否?’曰:‘然。’又問:‘太一有常居,太一是甚星?’曰:‘此在史記中,説太一星是帝座,即北極也。以星辰位言之,謂之太一;以其所居之處言,謂之北極。太一如(左)〔人主〕,極如帝都也。詩云“三辰環侍傍”,三辰謂何?’曰:‘此以日月星言也。’[2]
。
蒙引 北辰則專指五星中之一星邊天壤而言,北極則兼連五星而言。亦有小分辨。
南極常隱不見。
語類 義剛問:‘如説“南極見,老人壽”,則南極也解見。’曰:‘南極不見。是南邊自有一老人星,南極高時,解浮得起來。’
行道而有得於心。
語類 問:‘集注云“德者,行道而有得於身也”。後改“身”作“心”,如何?’曰:‘凡人作好事,若做得一件兩件,亦只是勉强,非是有得。所謂得者,謂其行之熟,而心安於此也。’義剛。○舊説‘德者,行道而有得於身’,今作‘得於心而不失’。諸書未及改,此是通例。義刚。
無為而天下歸之。
語類 問:‘無為而天下歸之。’曰:‘以身率人,自是不勞力。禮樂刑政,固不能廢。只是本分做去,不以智術籠絡天下,所以無為。’明作。○齊桓晉文做此事,便要民如此,如大蒐以示禮,伐原以示信之類。但聖人行德於上,而民自歸之,非有心欲民之服也。僩。○問:‘為政以德,老子言無為之意,莫是如此否?’曰:‘孔子嘗言:“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老子所謂無為,便是全不事事。聖人所謂無為者,未嘗不為,依舊是“恭己正南面而已”;是“己正而物正”,“篤恭而天下平”也。’卓。○聖人不是全無一事。如舜做許多事,豈是無事。但民心歸向處,只在德上,不在事上。恪。○賀孫録云:自然感化,不見其有為之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