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044雍也第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044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

或曰南面者,臨民之所也。不特人君為然,凡上之臨下,莫不南面,古今之通義也。仲弓有臨民之德,故夫子云然。此説亦有理。
伯子事,家語無之,‘欲同馬牛’之説,即劉向所論,當考。○子曰‘吾黨之小子狂简、不知所以裁之’,蓋指曾皙牧皮之類,質美行简者也。既不得文質之適均,則與其文也,寧質。質勝,乃所以為简也。末文勝,聖人屢言其弊,容許伯子之简,恐亦此意。
夫子既只許與之庾,則冉子必不敢擅與許多。若冉子私與其財,則夫子不必屑屑於門人通財也。檀弓云:‘伯高之喪,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攝束帛乘馬而將之。’子聞之,曰:‘徒使我不誠於伯高。’以此推之,冉子有歉於此。私出其粟,而以夫子之命將之,故夫子明之。○原憲,貧者也,禄足代耕,而仰事俯育,不得不資於(於)此也。夫子之言不及於此,乃以鄰里鄉黨為解。意者見貢五秉之過多,乃欲取足於家而已,辭其過多。故夫子云爾,蓋亦教之周急耳。
按:戰國策‘犂牛之黄似虎’,以此推之,黄而黑文為犂牛,今世亦多有此種。其文似虎,謂之貍牛,以其文似貍故也。或曰:‘犂牛,耕牛也,角與色不中牲,則服役耕犁而已。’
按:周禮‘牧人’,祭天及宗廟,用騂牲;祭地及社稷,用黝牲;祭望五嶽等,各以其方之色。此於山川言騂者,彼以天子之禮,此乃獨言之事。諸侯只祭封内山川,故其牲如此。其不舉天地,只言山川者,蓋以此也。按:春秋文公十三年,公羊子曰:‘周公用白牡,魯公用騂犅。’以此推之,天子得祭天,故祭天之牲與宗廟同。則諸侯之祭山川,其牲宜與魯公之牲同也。
按,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然則用牲角有長短之度。集注言中‘犠牲’,則此意亦包在其中,欲其勿用人之私意。山川無私,是其正理。蓋以‘勿用’比蔽賢,‘山川’比人主。
此章雖非與仲弓言者,聖人必不無端論人之父兄若是之不諱也。人必以仲弓生於不肖之父,故將欲並與其子而廢之,是以喻之如此。論語此例甚多。
家語只云仲弓‘生於不肖之父’,可謂行惡矣。集注添一‘賤’字,未知如何?或者犂牛不中於用,如人之可廢,故推此云耶?
聖人者,天道也。比之,則終歲不違仁矣。歲中有時,時即三月也。時中有月,月中有日,日積而至於歲。顔子,亞聖也,雖不至於終歲不違,猶可以一時為喻也。若夫諸子,則比顔子煞别,雖日月之間,不可以不違言。為其暫至而不能久也。若以不違論,則月久而日近。今乃以‘暫至’為言,則日數而月疏,故曰‘日月至焉’。
曾子,大賢也,雖不至於顔子,其庶幾日月不違。然而云然者,或在未聞‘一貫’之前耶?更詳之。
聖人乾乾不息,顔子不遠復,日月則頻復而已。
以行之見外者言,諸子之於顔子,未必如此之懸絶。若其心所存,則自别。
此取比也,特以‘時、月、日’云者,喻其久近,非謂顔子三月則必一違,餘子又不必其至也,如課不差也。
按:家語執轡篇有‘閔子騫宰’、‘為政’之語,與此章之旨不同。或者其時不可仕者而云然耶?如孔子‘奚〔其為為〕政’之語,而後未必不仕。則閔子問政,未可斷其必無也。更詳之。
廢,如‘荆軻廢’之‘廢’,謂力盡而頓踣也。畫,非謂以手畫之地也,如‘畫野分州’之‘畫’,即畫定限界,不相逾越也。此章乃以行路為比,如夫子者,自外邑達於王都。顔淵,方走而未休者也。其力不足者,如半道而頓踣也。冉求如畫作限域,不欲與中都通也。
儒,非小人之所可稱者。儒行一篇是夫子之所論,則夫豈不務民義而欺世盜名者所可當也?然世方循外為人,儒衣儒冠,竊取虚名者滔滔。故此章之發,蓋亦有意也。以君子之實行為君子儒,世所謂儒者為小人儒。其實外儒而非儒也。
或曰:‘君子小人,以位言。’其意如答樊遲學稼之類也。
子夏規模狭隘,故以此誨之也。小人,農夫也,而謂之儒,何哉?甫田云‘攸介攸止,烝我髦士’,注云:‘古者士出於農,而工商不與焉。’管仲曰:‘農之子恒為農,野處而不暱。其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即謂此也,此所謂小人儒也。
按:家語,子曰:‘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又曰:‘吾欲以顔狀取人也,則於滅明改之矣;吾欲以言辭取人也,則於宰我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則於子張改之矣。’於弟子解又云:‘澹臺滅明有君子之姿,孔子嘗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為人公正無私。’史記云:‘子羽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南遊至,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孔子〔聞之〕[1],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索隱云:‘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勝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充其辯。’諸説不同,而以此章之意推之,其為篤行則信矣,史記之説近之。或者夫子有貌取失之之語,而以宰我事偶之,故有許多言議,夫子則本謂其貌醜而行篤耶。括地志云:‘昔者澹臺子羽齎千金璧渡,陽侯波起,兩蛟夹舟。子羽曰:“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操劍斬蛟,蛟死,乃投璧於,三投而輒躍出,乃毁璧而去,亦無怪意。’其説誕妄不可採,而要亦篤行之一證。
生,有兩義,有‘生出’之‘生’,有‘生存’之‘生’。這生存者原其始,則為生出之生;這生出而未息,為生存之生。這都是與死而歸者相反,則畢竟同義也。‘罔’與‘否’字義同。大而曰罔,則為不大;長而曰罔,則為不長。‘罔’之為‘不直’,承‘直’字故也。直為順理,則罔為背理。背理者,凡百癘百惡皆是也。為子不孝,為臣不忠,此等人自是合死而不當生者也。古者,天道禍淫而王法誅惡,夫豈有漏網哉?至於衰季,善未必榮,惡未必辱,豺虎而纓冠,梟獍而安富者滔滔。愚下者豈不反以此為無傷乎?然以理言之,則彼皆當死而幸免者也。今有大盜巨猾百人,而悉免罪戾。論之者當曰百人當死幸免者,豈可以悉免之故而曰是不當死之人乎?聖人之於末俗,只見其當死不死者衆,而憫人之或以為當然耶。以此喻其庶幾不肖者知所惕懼矣。
聖人多言‘上、下’,如形而上下,及下學上達之類,不過指天理、人事、道器之間也。今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則惟其下者可以語下,而其於中人者又可以引而上之,故亦在語上之科也。此章只可以大、小學明之。其‘中人’云者,即功積於小學,而力將進於大學。夫如是,然後方可以語上達矣。
知生而知事人,然後知死而知事鬼。‘務民之義’者,知生而知事人矣;‘敬鬼神而遠之者’,知死而知事鬼矣,可謂知矣。先事後得,則崇德矣。仁為全德,故先難後獲,可謂仁矣。
先難,不過務義。然‘先’之属心,‘務’之属事。
不務於日用常行之義,而徒欲暱事鬼神以徼福禳災,可謂智乎?憚於力行,而便計功謀利,則可謂仁乎?以此看仁智之别。
按:喪服傳‘何以期?君之妻則小君也’,疏云:‘欲見臣為小君期,是常非從服之例云。’然則聖人緣情制服衰,必當物義為君臣服之。以子為母之例,其必有以時相見之禮矣。君有事于宗廟,則夫人、大夫咸在奠獻之列。故王后不在,則大宗伯攝而薦之。烏得以不相見哉?然見之也必以時,不可以徒然也。坊記所云,其世代不可考,而要是大饗有此禮,非無時遽見者也。與夫子事不同。且夫子未嘗仕受禄為之臣也,則凡臣見小君之禮,於此説不得矣。使其合禮,而例不得不見,則豈敢有辭謝不得已之舉?子路又何必疑之至此哉?夫子之所答,只曰‘禮而已’可矣,又何至指天為誓哉?今以史記之説考之,‘四方之君子’,‘必見寡小君’云云,則必是當時俗禮如此。夫子從之迫,則斯見之義也。此聖人所以道大無迹,而門人何足以知之?夫陽貨季氏之家臣,而擅行大夫之禮,夫子猶不得不報以大夫,於是有瞰無之拜。獵較非正禮,而夫子但為之兆,且與從之,勢有所不免也。用是參究,夫子之見南子,似亦只從國俗,不得已而為之者歟?
諸門人問仁,夫子不曾輕許,蓋以仁道至大,非上智不可庶幾故也。今子貢之問,亦但曰仁,夫子卻以‘通乎上下’者為答,何哉?雖曰‘通乎上下’,如此章問答若是全體者,必無何事之答,然則乃一事之仁而已。子貢若果以一事之仁為問,夫子又何以‘立人、達人’及‘能近取(比)〔譬〕’為答乎?夫以己及人,天理周流者,豈非全體?而既曰‘何事於仁’,俄又舉此為言,豈非可疑者乎?竊嘗思之,聖賢論聖不同。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及其只言聖,則伯夷柳下惠伊尹之類,皆得與論於聖之列。彼數子分明聖而不及於神者,故愚斷以為,孔子地位既聖,而又至於神,不可謂聖則必神也。如此章所論,仁之上分明有上聖一層地位。仁道雖大,私欲浄盡,物我無間者,可謂云爾,故曰‘立人、達人’。此以心言也。心之所存雖如此,恐於博施濟衆猶或未逮也。此‘聖’字帖身上看,與孟子之論聖者不同。聖莫大乎,故舉以為訂。而之上,更無可躋也。之治,過化存神,有莫知其所以然者,豈但就心上説耶?姑識所疑,以待他日更考。

☚ 05_043公冶長第五   05_045述而第七 ☛
000007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