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04_154論孟精義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04_154論孟精義序 論孟精義序論孟之書,學者所以求道之至要。古今為之説者,蓋已百有餘家。然自秦漢以來,儒者類皆不足以與聞斯道之傳。其溺於卑近者,既得其言而不得其意;其騖於高遠者,則又支離踳駁,或乃並其言而失之,學者益以病焉。宋興百年,河洛之间有二程先生者出,然後斯道之傳有繼。其於孔子、孟子之心,蓋異世而同符也。故其所以發明二書之説,言雖近而索之無窮,指雖遠而操之有要。使夫讀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並其所以進於此者而得之。其所以興起斯文、開悟後學,可謂至矣!間嘗蒐輯條疏,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夫學之有同於先生者,與其有得於先生者,若横渠張公,若范氏、二吕氏、謝氏、游氏、楊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説以附益之,名曰論孟精義,以備觀省。而同志之士有欲從事於此者,亦不隱焉。抑嘗論之,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七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類多體驗充擴之功。夫聖賢之分,其不同固如此。然而體用一源也,顯微無間也,是則非夫先生之學之至,其孰能知之?嗚呼,兹其所以奮乎百世絶學之後,而獨得夫千載不傳之緒也與!若張公之於先生,論其所至,竊意其猶伯夷、伊尹之於孔子。而一時及門之士,考其言行,則又未知其孰可以為孔子之顔曾也。今録其言,非敢以為無少異於先生,而悉合乎聖賢之意,亦曰大者既同,則其淺深疏密、毫釐之間,正學者所宜盡心耳。至於近歲以來,學於先生之門人者,又或出其書焉,則意其源遠未分,醇醨異味而不敢載矣。或曰:‘然則凡説之行於世而不列於此者,皆無取己乎?’曰:‘不然也。漢魏諸儒正音讀、通訓詁、考制度、辯名物,其功博矣。學者苟不先涉其流,則亦何以用力於此?而近世二三名家,與夫所謂學於先生之門人者,其考證推説亦或時有補於文義之間。學者有得於此而後觀焉,則亦何適而無得哉?特所以求夫聖賢之意者,則在此而不在彼爾。若夫外自託於程氏,而竊其近似之言以文異端之説者,則誠不可以入於學者之心。然以其荒幻浮夸足以欺世也,而流俗頗已鄉之矣,其為害豈淺淺哉?顧其語言氣象之間,則實有不難辯者。學者誠用力於此書而有得焉,則於其言雖欲讀之,亦且有所不暇矣。然則是書之作,其率爾之誚,雖不敢辭,至於明聖傳之統,成衆説之長,折流俗之謬,則竊亦妄意其庶幾焉。’ 乾道壬辰月正元日 ☚ 04_153論孟精義目録 04_155黄仲昭書論孟或問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