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4_117顔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4_117顔淵

【顔淵】

問:‘復禮’,注:‘復全於我。’
答:復,去聲。
問:注‘天下之人皆與其仁’。
答:伊川云‘稱其仁’。
問:注‘克將去’。
答:將,進也。
問:‘請問其目’,注:‘是人心之所以為主,而勝私復禮之機也。’
答:是,指勿字。
問:注‘私勝’。
答:勝私而私勝,語意與格物而物格同。
問:章下注聽箴‘知誘物化’。
答:知為物所誘而化也。
問:章下注動箴‘知幾、勵行’。
答:‘動’兼内外而言:‘知幾’謂思於内,‘勵行’謂行於外。
問:章下注‘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答:‘習與性成’出商書,此性字,氣質之性也;‘聖賢同歸’,言與聖賢同歸也。蔡氏言‘聖性之也,謂哲人;賢習之也,謂志士。及其成功一也,故曰同歸’者,恐非是。○或問:‘顔淵問仁,而夫子告之以此,何也?’朱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以仁義禮智之性具於其心。仁雖專主以愛,而實為心體之全德;禮則專主於敬,而心之所以為規矩者也。然人有是身,則耳目口體之間,不能無私欲之累,以違於禮而害夫仁。人而不仁,則自其一身莫適為主,而事物之間顛倒錯亂,益無所不至矣。此聖門之學所以汲汲於求仁,而顔子之問,夫子特以“克己復禮”告之,蓋欲克去有己之私欲,而復於規矩之本然,則夫本心之全德將不離乎此而無不盡也。然人但患於不為耳,誠能一旦用力於此,則本心之全德在我,而天下之善將無不由是而出。天下雖大,亦孰有不與其仁者乎?然己者,人欲之私也;禮者,天理之公也。一心之中二者不容並立,而其相去之間不能以毫髮,出乎此則入乎彼,出於彼則入於此矣。是其克與不克,復與不復,如手反覆,如臂屈伸。誠欲為之,其機固亦在我而已,夫豈他人之所以得與哉!顔氏之質幾於聖人,故其問仁,夫子告之為獨要切而詳盡耳。’曰:‘然則顔子請問其目,而夫子告以四勿之云,何也?’曰:‘顔子聞夫子“克己復禮”之言,蓋已洞然默識仁之為體矣。然夫所謂克己復禮者,必有條目而後可以從事於其間也,故復問以審之,而夫子復以此告之也。蓋禮為心之規矩,而其用無所不在。以身而言,則視聽言動四者足以該之矣。四者之間,由粗而精,由小而大,所當為者皆禮也,所不當為者皆非禮也。禮即天之理也,非禮則己之私也。於是四者謹而察之,知其非禮,則勿以止焉,則是克己之私而復於禮矣。且非禮而勿視聽者,防其自外入而動於内者也;非禮而勿言動者,謹其自内出而接於外者也。内外交進,為仁之功不遺餘力矣。顔子於是請事斯語而力行之,所以“三月不違”,而卒進乎聖人之域也。然熟味聖言以求顔子之所用力,其幾特在勿與不勿之間而已。自是而反則為天理,自是而流則為人欲,自是而克念則為聖,自是而罔念則為狂。特毫髮之間耳,學者可不謹其所操哉?’或問。
問:‘仲弓問仁’,注:‘使以自考。’
答:考,驗也,以内外之無怨有怨,可以考驗我之能敬恕與否也。○朱子曰:‘脩己以敬,則私意無所萌矣;推己以恕,則私意無所施矣。如是,則天(地)〔理〕[1]流行,内外一致,而仁在我矣。至於在邦在家無怨惡於我者,則是敬恕之功,而仁之效也。夫為仁非以求是效也,而並言之,蓋將使之以是自考耳。然顔子有王佐之才,故以“天下歸仁”言之;仲弓可邦君佐之任,故以臨民及物、在邦在家之事告之,亦各有當也。’曰:‘弟子之問多矣,獨二子有請事之對,何也?’曰:‘二子蓋度其能踐是言而後對,記者亦以其能充是對而記之也。’曰:‘諸説如何?’曰:‘程子至矣,但“無怨”之説恐未安。張子亦然。吕氏則固以怨為人之怨己矣。楊氏所謂“仲弓由是守之,可以為仁而已”者,若有少之之意焉。夫聖人之言貫徹上下,其所以告人踐修之法,猶大匠之規矩、羿之彀率也,功力之至不至則在其人耳。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非先以是為限約之也。使仲弓因是言也而盡其力焉,至於從容〔自得〕[2]而敬恕之名亡,亦何害其為聖,豈必克己復禮之云,然後為可充也哉!’或問。
問:‘君子敬而無失’,注:‘意圓而語滯。’
答:意圓似非病也,語滯為病也,未知如何?
問:‘子貢問政,“足食,足兵,民信”’之説,其詳何如?
答:朱子曰,‘制其田里,薄其賦斂,使民有常産而不失其時,則倉廪實而足食矣;比其什伍,時其簡教,使民有勇而知方,則戎備飭而足於兵矣。有是二者,則民以信事其上,而無欺詐離叛之心,所謂民信之者也。’曰:‘然則兵之可去,何也?’曰:‘食足而民信,則民親其上,死其長,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可使制挺以撻之堅甲利兵矣。故必不得已而去,則兵或可無也。’曰:‘食之可去,何也?’曰:‘以序言之,則食為先;以理言之,則信為重。蓋死生常理,人之所必不免者。若民無信,則失其所以為民者,而無以立乎天地之間。是以必有以使民寧無食以死,而不失其尊君親上之心,則其政之所以得民心而善民俗者,可得而言矣。其(信)〔大〕[3]義則諸説皆得之,而程子為尤至。唯吕氏以“去食無信為均死,而不若守信”者,則恐非聖人之意。蓋不得已而去之者,則去信所以求不死也。今以均死而後不為不信,則固已不免乎謀計之私矣。若使其去食者死,而不去信者則又將若何而處之乎?’或問。
問:棘子成之言與夫子之答林放何異,而子貢非之若是,何耶?
答:朱子曰,‘夫子之言,權衡審密,而詞氣和平,蓋未始以文為可盡去也。若子成,則詞氣矯激,而取舍則過中矣,其流之弊,將必至於棄禮滅法,如西晋君子之為者,故子貢惜其言之失而力正之也。’曰:‘何以言子貢之言有弊也?’曰:‘子成之説偏矣。而子貢於文質之間又一視之,而無本末輕重緩急之差焉,則又矯子成之失而過中者也。蓋立言之難如此,自非聖人,孰能無所偏倚而常適其平也哉?’或問。
問:‘盍徹乎’,徹何以足用耶?
答:或問,‘哀公之用不足,非不足也,什取其二,不歸於公室而歸於三家也。’朱子曰:‘以春秋傳考之,是亦然矣。’曰:‘然則雖徹而何補於哀公之不足耶?’曰:‘徹法行,則自一夫百畝,等而上之,士、大夫、卿各有差等,以至於君,什卿禄之制皆可以次第而舉。蓋不惟野人之井地均,而君子之穀禄亦平矣。’或問。
問:章下注‘征斂無藝’。
答:藝,字書:類也。
問:愛之欲其生。
答:‘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此言吾所愛之人則欲其生,吾所惡之人則欲其死,是兩人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此言既愛之時則欲其生,又惡之時則欲其死,是一人也。
問:‘子張問政’,注程子曰:‘子張少仁。’
答:少仁者,謂少仁心也,語意與‘鮮矣仁’同。然朱子曰:‘人心本皆仁,雖或賊之,而豈可以多少論哉?’竊謂程子之説以心之用而言,朱子之説以心之體而言歟。
問: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答:朱子曰,其在邦也,事上則獲於上,治民則得乎民;其在家也,父母安其孝,兄弟悦其友。凡吾之見於行者莫不通達而無所繋礙焉,斯可以謂之達矣。
問:注‘卑以自牧’。
答:自牧,謂自居也。
問:‘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注:‘以數而見疏,則自辱矣。’
答:止者,恐非謂絶其人也。忠告而不見從,則不復告也。然朱子以數而見疏為自辱,則雖不復告,而其所以親之之意猶未衰也。然見不善而不為之告,無復詳勉懇到之意,則其於朋友之道何如耶?蓋友也者,友其德也。盡其心而告之,善其説而道之,如此而猶不知改,則其為人可知矣,處之以知舊之間則或可也,又以稱之曰朋友則恐未也。然其所以不改者,亦在乎事之輕重如何,若重則亦絶之而已,如何?

☚ 04_116先進   04_118子路 ☛
000006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