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2_241傳之十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2_241傳之十章

【傳之十章】

治天下之道在絜矩,而絜矩之道在與民同好惡而不專其利也。故於第一節有絜矩之名,於第二節釋絜矩之義,此以上當為一大節也;第三節以下言與民同好惡與不與民同好惡者之得失,以明絜矩之義,此當為一大節;第六節以下言專其利與不專其利者之得失,以明絜矩之義,此當為一大節;第十四節以下復言第三節以下之意,此當為一大節;第十九節以下復言第六節以下之意,此當為一大節,合為五大節也。
【一 節】
‘民不倍’以上,即上章所謂‘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之效,而於此可見人心之所同,故君子因其所同而推以平天下。絜矩,即推我所同度彼所同之謂也。章句不曰‘矩,方也’而曰‘所以為方’,則矩是所同者,而為上下四旁均齊方正之本也。
矩,即彼我所同也。章句所謂‘推(而)〔以〕度物’,謂推我所同度彼所同也。‘絜矩’二字,當以‘推度其所同’之義釋之也。
‘絜矩’之絜訓‘度’而有推底意,如‘格物’之格訓‘至’而有窮底意。下文章句所謂‘以此度’,亦推而度之之意也。
規矩皆法度之器,而獨曰‘絜矩’者,矩是所以為方者,故取以喻心之所以度物方正也。雲峯胡氏所謂‘規圓矩方’,‘圓動方止’,‘絜矩是止至善’[1]之説,未免穿鑿之病也。‘絜矩之道’非不止至善,而取矩之義豈在止字上耶?
孝悌慈,所以修身者,而於‘治國’、‘平天下’章皆以為頭辭,亦先本之意。而於前章則為化之本,以此‘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也;於此章則為推之本,以此知所同而絜矩於天下也。蓋是三者,自明己德之事,而以是成教於家國至於平天下,則經文所言‘明明德於天下’是明己德於天下,可知也。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雖之不仁,不待感發而興起也,故不曰‘幼幼而興慈’,而曰‘恤孤而不倍’。蓋言上幼吾幼以及於一家之孤,則民亦不倍也,然則‘恤孤而不倍’比‘幼幼而興慈’所及者廣也。
倍,偝弃也,謂民不倍孤也。坊記‘利禄先死者’,‘民不偝’,注曰‘民不偝弃死者[2]’。蓋上不偝死者,則民不偝死者;上不偝孤,則民不偝孤,是皆感發而興起也。
【章 句】
‘亦可以見人心之所同’一句,觀於亦字,可知同字所包者廣。蓋言推此三者,而亦可以知他願之皆同也。文王之篇五至善,章句猶曰‘推類以盡其餘’,則況此三者,豈能盡天下事乎?新安陳氏仁山金氏皆以‘所同’但屬於孝弟慈之心,此失章句之旨也。
【二節章句】
此節絜矩之義無所不該,章句所謂‘同有是心’,‘豈有不獲’,亦不專指孝弟慈之心。而新安陳氏但以得遂其孝弟慈之心為言,然則其於大倫之目,如夫婦之别,朋友之信,不得遂其心耶?
【三 節】
承上文‘毋以使下’之意而言與民同好惡。自此以至終篇,皆同好惡之意也。第六節以下,或以不專其利言同好惡,或以好善惡惡言同好惡。而不能同好惡多由於利心,故不專其利之説多於好善惡惡之説也。
【四 節】
巖巖,積石貌。
【六 節】
上文‘不可不慎’,言慎好惡也;此節‘先慎乎德’,言慎明德也,實有先後本末之不同。而章句曰‘承上文’云者,蓋上文所言是在上者不可不慎其好惡之意也,此節所言是欲慎其好惡則先慎其明德之意也。觀於先字,可以知兩文之相承,而亦可以知所慎之有先後也。
‘有財此有用’,與下文‘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相應。苟無其德,雖有其財,不為其用,如鉅橋鹿臺之財矣。
【十一節】
康誥以結上文,而因釋其意以明上文之意。善,有德之謂也;不善,財聚之謂也。‘得’謂有人,有人則得國矣;‘失’謂民散,民散則失國矣。故章句以此節得失為因文王詩而申言也。
【十二、三節】
不外本而内末,則賤貨而貴德。此兩節不但明上文,亦以起下文。
【十四節】
休休,易直好善之意。
‘俾不通’之通,秦誓本文作‘達’,而注以‘窮達之(之)[3]達’釋之,蓋俾不達而在位之意也。此通字亦以通塞之通看之,則其義一也。
【十五節】
‘愛人’固仁者之事,而‘惡人’亦為仁者之事,何也?以其至公無私,而俾不妨賢也。中庸言‘天之生物’而‘傾者覆之’,亦此義也。
【十八節】
君子有修己治人之術,而忠信所以行是術者也,驕泰所以反是術者也。忠信則同好惡,而災不逮身;驕泰則拂人性,而災必逮身。拂人性、災逮身,亦‘失衆失國’之謂也,故章句以此節得失為因文王康誥之意而言也。
上文‘能愛人、能惡人’,是南山有臺‘所好好之、所惡惡之’之意也;‘拂人性、災逮身’,是節南山‘僻則為天下僇’之意也。故此節亦因文王詩之意而言其得失也。
‘得衆得國’、‘失衆失國’,總結‘南山有臺’以下之意,‘得’謂為民父母也,‘失’謂為天下僇也;‘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總結‘先慎乎德’以下之意,‘得’謂有德而有人也,‘失’謂財聚而民散也;‘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總結‘秦誓’以下之意,‘得’謂放流媢疾之人而能愛人能惡人也,‘失’謂不能放流媢疾之人而拂人性、災逮身也。三‘得失’皆結上文之意,而自第一‘得失’為一串説也。或曰第一‘得失’以國言,第二‘得失’以天命言,第三‘得失’以大道言。然則三‘得失’不為一串説,立文本意豈如是耶?
【章 句】
‘忠信’二字,兩程子各有所訓。而今同明道語者,蓋以‘發己自盡’、‘循物無違’於絜矩之意尤襯切也。
第五節但言‘得衆’、‘失衆’而已,第十一節言所以得失之由曰‘善’、‘不善’,則語已切矣;此節言所以善不善之由曰‘忠信’、‘驕泰’,則語又加切矣,故章句曰‘三言得失,而語益加切’也。忠信則天理存而得衆,驕泰則天理亡而失衆,天理存亡之幾在此忠信、驕泰也,故章句曰‘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幾決矣’。
【十九節】
‘道’謂生財之術,承上文君子大道而言生財大道。但務其本而不專其利,是絜矩之道;而絜矩之道在於忠信,則生財大道亦君子大道中一事也。
【二十節章句】
務本而薄斂,則財聚於民,便是散財。而財散則民聚,故曰‘散財以得民’,非謂散庫財以聚民也。

☚ 02_240傳之九章   02_242大學與中庸 ☛
000004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