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十章】
絜矩一説,以為‘絜而矩’,非‘絜以矩’,愚未之信。絜而後矩,則所以絜者,果以何物而絜之乎?所謂絜而後矩,蓋以章句‘推以度物’為絜,而‘上下四旁均齊方正’為矩。然章句‘因其所同’是矩也,實言絜之以矩則均齊方正,非以‘均齊方正’釋矩也。‘絜而矩’見於江德功書,即朱子已棄之説,當以周舜弼書為定論。趙士純嘗論:‘矩,曲尺也,器也。不可以均齊方正釋之。’此説甚當。
周尹氏非有國者,而引詩而言‘有國者不可以不慎’,何哉?或曰‘有國者懲戒於此,勿用如尹氏之小人,故云’,而曾傳之意不如此。蓋‘民具爾瞻’,以其在上故瞻仰也。大師,位高在上而近君者,故以在上之義引而戒有國者,使之謹畏也。
‘平天下’章雖多,要其歸不過只是絜矩二字。理財、用人皆言公好惡之意,而公好惡即絜矩之道也。絜矩,恕也;而恕,所以為仁之方也。故此章中屢言仁字,曰‘惟仁人放流之’,曰‘仁者以財發身’,曰‘上好仁’,其意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