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1_163傳之九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1_163傳之九章

【傳之九章】

問:‘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不曰‘治國在齊其家’,而變文曰‘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何也?
答:陽村曰‘此亦承經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而曰’云云。
問:‘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何謂也?或曰:‘成教者,謂君子不出家,而國之所以事君、事長、使衆之道已立於此也。’蓋小注朱子曰:‘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使衆。此道理皆我家裏做成了,天下人看著自能如此,不是我推之於國。’觀於此言,可以知成教於國之義矣。朱子又曰:‘孝所以事君,而使一家之人皆孝;弟所以事長,而使一家之人皆弟;慈所以使衆,而使一家之人皆慈。是乃成教於國。’此則所以釋成字,在於一家人孝弟慈上,而未及言其動化於國也。所謂‘天下人看著自能如此’者,是説成教而又其動化之自然如此耳。然則傳文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衆也’,只言其理如此,非謂教行於國也,朱子所謂‘此道理皆是我家裏做成了’者是也。此説何如?
答:朴公泂之言,其意蓋如此。先師以為不然,當更詳之。
問:注‘家齊於上而教成於下’。
答:此正釋傳文‘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義也。其曰‘家齊於上’者,章句所謂‘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於家者也’,即傳所謂‘君子不出家’也。其曰‘教成於下’者,章句所謂‘國之所以事君、事長、使衆之道不外乎此’也,即傳所謂‘成教於國’也。〇或曰:朱子曰,‘上面説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下面便説所以教者如此。’其曰‘下面説’者,蓋指傳文‘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使衆’也。既曰所以教,則其不謂教行於國者可知也。若曰教行於國,則與下節‘一國興仁’、‘一國興讓’何以異哉?章句於上節言‘教成於下’,於下節言‘教成於國之效’,觀於章句所以釋兩節之説,亦可以知其義之如此矣。未知如何。
問:小注朱子曰,‘孝以事親,而使一家之人皆孝;弟以事長,而使一家之人皆弟;慈以使衆,而使一家之人皆慈。是乃成教於國。’或曰:‘章句所謂“教成於下”者,言標準立於下也。若以成教於國為教已行於國,則朱子之言不當如此也。何者?蓋曰“孝以事君,弟以事長,慈以使衆”,則只言其理如此,非謂方行於國也。又曰“使一家之人皆孝”、“皆弟”、“皆慈”,“是乃成教”,則其教之所以成者在於家,而不及行於國者可知也。’未知是否。
答:或説恐然。
問:小注陳氏曰‘在我事親之孝,即國之所以事君者’云云,‘能修之於家,則教自行於國矣’,是何如?
答:‘成教於國’,説見上。若如朴公泂之言,則此所謂教自行者,非成教之意也。
問:康誥曰‘如保赤子’注‘在識其端而推廣之耳’小注,玉溪盧氏仁山金氏雲峯胡氏新安陳氏四説不同,孰是?
答:栗谷新安陳氏説為是。蓋傳者引康誥之説而曰‘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是則只言保赤子之慈也。章句釋之曰‘立教之本,不假强為’者,所以明其‘未有學養子而後嫁’之義,而孝弟在其中也。其曰‘識其端’者,所以識慈之端,而孝弟之端在其中也;其曰‘推廣之’者,所以釋‘如保’之義,而孝弟亦可推類而廣也,蓋曰‘不出家而成教’。章句所謂‘立教之本’是孝弟慈也,孝弟雖人所同有,能守而不失者鮮,惟保赤子罕有失者,故即人所易曉者以示訓。則所謂‘立教之本’兼指孝弟而言,是也。陳氏曰‘因慈之良知良能,而知孝弟之良知良能,皆不假於强為’,栗谷所以取之也。三説見下。
問:‘一家仁’,小注新安陳氏曰‘機〔者〕弩牙矢之發動所由’。
答:弩牙,疑弩括。當考。
問: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答:出國語
問:小注朱子曰‘“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國,“一家仁”以下是人自化之’,何謂也?
答:其曰‘“一家仁”以上’者,蓋謂章首第一節曰‘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章句釋之曰‘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於家’,‘國之所以事君、事長、使衆之道,不外乎此。’第二節曰‘如保赤子’,章句釋之曰‘立教之本’,‘在識其端而推廣之’者,是所謂推其家以治其國也。其曰‘“一家仁”以下’者,蓋謂第三節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章句釋之曰‘此〔言〕教成於國之效’也。第四節‘帥天下以仁’,及三引,所謂‘人自化之’也。
問:所藏乎身不恕。
答:栗谷曰,‘借恕字而言忠。’諸説之辨在下。〇或曰:‘以忠對恕而言,則忠者盡己之心也,恕者推己以及物也。以己對人,則“所藏乎身不恕”以在己者而言,“喻諸人者未之有”以及人者而言,所謂藏字不必泥看也。’未知是否。
問:‘此謂治國’,小注仁山金氏曰,‘自章首至“成教於國”一節是化,三“所以”是推;“如保赤子”是推,“一家仁”以下是化;“有諸己”一節是推,三引是化’[1]栗谷曰:‘仁山推化之説亦似矣。’但朱子論此章曰:‘且只説動化為本,未説〔到〕[2]推。’如是則‘十章乃説推矣,九章只是躬行化下’之説,是何如?
答:仁山説可疑。其言曰‘自章首至“成教於國”是化’,然章首曰‘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章句曰‘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於家’,然則是推也,非謂化也。其言曰‘三“所以”是推’,然朱子曰‘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使衆。此道理皆是我家〔裏〕做成了,天下人看著自能如此,不是我推之於國’,蓋三‘所以’者,言其理如此,非謂推也。栗谷曰‘九章是躬行化下’之説,然‘一家仁’小注朱子曰‘“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國;“一家仁”以下,是人自化之也’,然則此章亦有説推處矣。更詳之。然朱子所謂‘十章是推,九章是化’,蓋大綱説。
傳九章小注朱圈者一段,朱圈中黑點者二段,黑圈中加小黑圈者十四段,黑圈中黑點者二段,朱點者一段,墨抹者一段。
問:‘所謂治國’注‘教成於下也’下小注,‘吴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傳曰,‘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其所以可教者,指其身也。故章句釋‘可教’之義曰‘身修則家可教’也。今曰‘傳只言治國先齊其家,章句並修身言之’,是謂傳無修身之意,而章句始言之也,則失傳文可教之義也。其曰‘孝弟慈,體之身,則為修〔其〕身;行之家,則為齊〔其〕家;推之國,則為治〔其〕國’者,可謂得章句之意。然既曰‘孝弟慈,體之身’,則為修身,而又曰修身之意章句始言之,其言自相矛盾,所以謂之有無不關歟。
問:‘如保赤子’小注朱子曰‘孝弟雖人所同有’一段朱之,可得聞耶?
答:其曰‘惟保赤子,人所易曉’者,所以釋傳文獨舉慈字之義,可謂要切矣。
問:小注‘此且只説動化為本,未説到推上’一段,何以黑中有黑耶?
答:栗谷朱子此説為通論此章,不當附於此節之下。蓋此章以動化為本,十章乃説推矣。先師以為此段當附於下章‘一家仁’之下。
問:小注‘黄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章句曰‘不假强為’,此言不學而能養赤子也;黄氏言‘不待勉强’,‘自然得赤子之心也’。語意略不同。
問:小注‘玉溪盧氏曰’一段,自‘立教’以下何以墨抹之耶?
答:章句‘立教之本’,新安陳氏以為‘總言孝弟慈’是也。若如説,則‘立教之本’,‘本’是明德也;‘識其端’,‘端’是明德之發見為孝弟慈也。栗谷所不取也。
問:小注‘仁山金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其曰‘此段章句本章首教字’云者,是也;其曰‘三者俱作教説,不作推説’云者,語意未瑩。蓋章句曰‘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於家者也’,小注朱子又曰‘“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其國’。蓋以身與家言之,是推其身以教於家也;以家與國言之,是推其家以治其國也。豈可謂之不作推説耶?其曰‘立教之本,〔説〕[3]孝弟慈’云者,是也。然又曰‘“識其端〔而〕推廣之”,説心誠求之’云者,亦未穩。蓋傳曰‘心誠求之’,言心誠求赤子之所欲也;章句曰‘識其端而推廣之’,言識其孝弟慈端倪之發見處而推廣之也。仁山此説則非傳文、章句之意,故所以有無不關也。
問:小注‘雲峯胡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其曰‘獨言慈者,世教衰,孝弟或失其天’,獨‘慈之天未有失者’,即朱子所謂‘孝弟〔雖〕人所同有’,‘惟保赤子罕有失者’之意也。其曰‘舉其慈之〔出於〕[4]天,庶可以觸其孝弟之天’者,即或問‘只言慈之端,推於孝弟’之意,而未及改之者也,非章句之意也。所以有無不關歟。
問:小注‘新安陳氏曰’一段朱中有黑,何也?
答:其曰‘立教之本,總言孝弟慈’者,正得章句之意。小注諸説不同,而陳氏此段有所取也。
問:‘一家仁’小注‘雙峯饒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仁讓接上文孝弟慈而言,貪戾乃總言孝弟慈之反也。玉溪盧氏以為‘貪則不讓,戾則不仁’,是也。饒氏以仁屬孝,以讓屬弟,則無害於義,而以貪戾為慈之反,語意未備。
問:小注‘新安陳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仁讓曰一家,貪戾曰一人;僨事曰一言,定國曰一人。其立言之意有善惡之效、遲速之分也。蓋以一人貪戾比之一家仁讓,則尤速也;以一人定國比之一言僨事,則差遲也。語意略同,故傳者引彼説以明此意而已。若曰‘一言僨事’結‘作亂’句,‘一人定國’結‘興仁讓’句,則大意不悖。而以‘一人’結‘一家’,以‘一言’結‘一人’,似非傳者之義,所以有無不關歟。
問:小注‘東陽許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此段與上段玉溪盧氏所謂‘仁讓之化,必待行於家,而後行於國;貪戾之失,才自於君,而即見於國。從善如登,見其難;從惡如崩,見其易’者略同。然栗谷盧氏之説為義通,而仍舊圈之,以許氏之説為有無不關,而圈中又加小圈,何也?蓋皆不甚緊切,而既有説頗詳,則不必復有説而然耶。
問:‘帥天下’注‘喻,曉也’下小注,‘雙峯饒氏曰’一段中‘問:恕者,推己及人,卻説所藏乎身。曰:恕有首有尾,藏乎身者其首,及人者其尾也,忠是恕之首’三十六字,何以朱點耶?
答:諸説論此義者多,此説似勝,栗谷所以取之歟。
問:小注‘仁山金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其曰‘“藏乎身”者,自其盡己處言之;恕者,自其推己處言之。所藏,是指有諸己、無諸己者也;恕,是指求諸人、非諸人者也’,語意無病。至於‘所藏(乎)〔於〕己〔者〕,未有可推以及人’者,文勢似不然,然不害於義也。大概全段有無不關,故又小圈歟。
問:小注‘雲峯胡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所謂‘“藏乎身”三字,已帶盡己之忠言’云者,與雙峯所謂‘恕有首有尾’,‘忠是恕之首’者略同。雖不害於義,然自此章‘有無’二字以下,語多牽强之病,故以為有無不關歟。
問:小注‘新安陳氏曰’一段朱中有黑,何也?
答:章句曰,‘有善於己,然後可以責人之善;無惡於己,然後可以正人之惡’,‘所謂恕也’。而陳氏曰:‘有善無惡於己,盡己之忠也;推己〔以〕責人正人,〔由忠以為〕恕也。[5]’其所以發明章句之意者,可謂詳矣。又曰:‘忠即恕之藏於内者,恕即忠之顯於外者。“所藏乎身不恕”(者),無藏於内之忠而欲為恕。’其所以釋不恕之義者,似未端的。然所引程子之説曰‘無忠,做恕不出’,若以此義為説曰‘所藏乎身做恕不出,謂無忠也’云爾,則語勢差勝,如何?
問:‘桃之夭夭’小注‘玉溪盧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所謂‘“可以教國人”,應“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云者,雖曰有無不關,而亦不害於義理也。
問:‘其儀不忒’小注,三山陳氏曰‘説正四國及仁帥天下,皆是説到極處’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此有無不關故也。
問:小注‘玉溪盧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直謂民法之也。傳者引之,推本而言,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蓋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皆謂其儀之不忒,而其效至於‘正是四國’也。今曰‘父子、兄弟足法,儀之不忒也;民法之,四國之正也’,其語意似若以‘其儀不忒’專屬於‘父子、兄弟足法’一句,‘民法之’專屬於‘正是四國’一句,恐未穩。
問:小注‘新安陳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傳曰‘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所謂‘足法’,言為法於人也;所謂‘民法之’,言人取以為法也。蓋之所謂‘其儀不忒’者,指身而言,自父子、兄弟而國人皆法之也。今陳氏之言曰‘足法家齊,而〔可以〕[6]示法於人’,然則國人之所以取法者在於家齊,而不在於己也。又曰‘民法之,國人取法於己’,然則上之人以家齊示法於人,而國人取法於己耶?語意破碎,有無不關歟。
問:‘此謂治國’小注玉溪盧氏曰‘此章言治國甚略,言齊家甚詳’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此有無不關者也。蓋‘正心修身’之章言正心頗詳,‘修身齊家’章言修身頗詳,‘齊家治國’章言齊家頗詳,傳例也,不獨此一章為然。
問:小注‘仁山金氏曰’一段,何以黑中有黑耶?
答:朱子曰,‘“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國;“一家仁”以下,是人自化之也。’今仁山之言曰‘章首至“成教於國”一節是化,三“所以”是推;“如保赤子”一節是化,“有諸己”一節是化,二“可以”是推’[7],語意與朱子説不同,所以謂不必觀也。

☚ 01_162傳之八章   01_164傳之十章 ☛
000001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