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asa跋娑,2—3 世纪笈多时期的剧作家,作品有《惊梦记》(Svapna)《神童传》(Balacarita)《仲儿》(Mathyama)《断股》(Urubhanga)《迦尔纳出任》(Karnabhara)《善施》(Garudatta)《宰羊》(Avimaraka)《负厄氏的誓言》( Pratijnaugandharayana)《五夜》( Pancaratra)《使者瓶首》( Dutaghatotkaca)《雕像》(Prathna)《灌顶》(Abhiseka)。 Bhasa跋娑,著名梵语戏剧家。 知识链接波那和迦梨陀娑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过跋娑,因此跋娑应该生活在他们俩之前,由于《雕像》和《灌顶》被认为是跋娑的作品,两部戏剧都取材于《罗摩衍那》,这清楚地表明跋娑生活在蚁垤仙人之后,波那的生活年代是6—7 世纪,而蚁垤是公元前4 世纪左右,因此可以推断,跋娑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6世纪之间。尽管跋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还是和迦梨陀娑无法相提并论,这或许是印度人因迦梨陀娑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而遗忘了跋娑。我们不能用跋娑的作品来给他定位,但人们一致同意,跋娑一生创作了将近23部戏剧作品。1922年,梵学家迦内沙·萨斯特利通过对跋娑13 部不同题材剧作的研究指出,在这13 部剧作中,《负厄氏的誓言》《惊梦记》和《宰羊》三部取材于《伟大的故事》,《雕像》和《灌顶》两部取材于《罗摩衍那》,《仲儿》《五夜》《黑天出使》《使者瓶首》《迦尔纳出任》和《断股》六部取材于《摩诃婆罗多》,《神童传》和《善施》两部取材于黑天与夜叉的故事。虽然迦内沙·萨斯特利博士认为这13 部作品为跋娑创作,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惊梦记》为这些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其内容为《负厄氏的誓言》的续篇,优填王与仙赐的婚姻是这部戏剧的主题。《宰羊》讲述的是国王粟毗罗因杀死罗刹得诨名宰羊,他与贡提波阇的女儿库兰吉公主的爱情故事构成了该剧的主题。《雕像》讲述的是《罗摩衍那·阿逾陀篇》中的故事。《灌顶》讲述的是《罗摩衍那》里《猴国篇》和《美妙篇》中的故事,主要描述了妙项和罗摩的加冕礼。《五夜》中的主角取材于《摩诃婆罗多》,但故事内容完全是跋娑式的。《仲儿》《黑天出使》《使者瓶首》《迦尔纳出任》和《断股》是五部独幕剧,都取材于《摩诃婆罗多》。《善施》讲述的是善施与婆桑陀塞纳的爱情故事。对这13 部戏剧的作者是否确实是跋娑,至今仍然缺乏确凿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