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本病是红细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遗传性缺乏,因药物、蚕豆或其他因素而诱发之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者于人群中分布很广,估计全世界有一亿人以上。多见于黑人及地中海地区和东方的民族。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区的发现率较高,广东地区约为8%,广西壮族约为15.6%。
病因和发病原理 G-6-PD缺乏的遗传变异基因于X染色体上,属性联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的半合子(Hemi-zygote)和女性的纯合子有显性表现。女性杂合子为隐性亦可有中等度表现。近年来,由于电泳、指纹和氨基酸分析的进展,已发现G-6-PD变异类型有一百多种。一般根据临床观察可分二大型:一为非洲变异型,多见于黑人,患者红细胞所含G-6-PD的活力减少至正常的10~15%,但其新生红细胞的G-6-PD活力正常,仅以后随细胞的成长,活力逐渐降低。因而黑人患者,因服药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常可自愈,且可暂时不受药物再诱发溶血。因于刚恢复期间,代偿新生的红细胞增多,可以保持G-6-PD活力正常。另一型为地中海变异型,多见于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包括我国)民族。患者红细胞和网织细胞以及白细胞所含G-6-PD的活力很低甚至缺如,易因服药或进食蚕豆引起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且不易自愈。
G-6-PD为正常红细胞内葡萄糖代谢中磷酸戊糖旁路(HMP) 的重要成分。于磷酸戊糖旁路的代谢过程中,G-6-PD使6-磷酸葡萄糖变为6-磷酸葡萄糖酸,脱出一氢离子(H+),使三磷酸吡啶核苷(TPN)还原为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TPNH);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还原辅酶,可使红细胞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还原成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型谷胱甘肽能维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上的蛋白以及其他酶类中的硫氢基团免受氧化损害,起着保护作用。另方面,在还原性三磷酸吡啶核苷与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的共同作用下,可使高铁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进行正常转运氧的功能,并使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于经常与氧接触中避免氧化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可维持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的正常代谢和红细胞的稳定性。当服用氧化剂药物时,机体内红细胞接触氧化的过程加重,磷酸戊糖旁路代谢因而亢进,并见G-6-PD活力增加,继而促使还原性三磷酸吡啶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活力增加,以抵抗氧化对红细胞的损害。G-6-PD缺陷患者的红细胞,平常可不溶血(或少数仅有轻度溶血),当服用氧化剂药物和因感染引起机体内氧化作用增加时,由于G-6-PD缺少,不能抵抗上述氧化对红细胞的损害,红细胞膜的硫氢基团失活而破坏,同时血红蛋白受氧化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并凝聚成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固定于红细胞膜内使膜变硬而可塑性减小,易被脾脏破坏而致溶血。
诱发溶血的因素主要是氧化性药物如抗疟药物 (伯氨喹啉,疟喹啉)、磺胺类、砜类、硝基呋喃类、退热剂、止痛剂(如乙酰水杨酸,氨基比林)、氯霉素、以及新生儿注射水溶性维生素K3或接触樟脑丸 (萘酚) 等。此外食用蚕豆、感染和患糖尿病等亦可诱发溶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1) 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 多数患者平常红细胞无改变,因服用药物或少数由于感染(特别是传染性肝炎) 或患糖尿病而出现症状。地中海变异型患者所见症状较重,其中少数尚可有轻度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因诱发药物品种和用量而轻重不一。通常于服药2~3天后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显著降低,继而出现血红蛋白尿,排出酱油色小便。患者有苍白、黄疸,伴发热、寒颤、疲乏、衰弱和腰痛、腹痛。严重者可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输血可导致死亡。较轻者如不继续使用诱发药物,多于4~7天内自愈。
(2) 蚕豆病:多见于儿童,患儿进食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后,数小时内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不易察觉,如不再进食蚕豆即自愈。重症则与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症状相似,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后果。
蚕豆诱发本病的原因,最近认为蚕豆含有较多的左旋多巴(L-Dopa)氨基酸,它的氧化生成物容易激发患者谷胱甘肽的氧化过程,因而引起溶血性贫血。本病亦见于地中海变异型患者。本病同一家系中的基因携带者,如同样食用蚕豆,仅见少数诱发溶血性贫血,故认为可能另有其它附因。
(3) 新生儿黄疸:部分G-6-PD缺乏的新生儿,出生第二天后出现溶血性贫血、苍白、黄疸;重者可引起核黄疸。肝脾不见肿大。需换血治疗。部分患儿可因与樟脑丸接触、感染或母亲服用氧化性药物诱发溶血性黄疸。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溶血鉴别(见”新生儿溶血病”条,70页)。
诊断 本病多有民族性和家族性,遇药物诱发、进食蚕豆或因感染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以及病因未明的新生儿黄疸,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加以诊断。
出现症状期间的实验室检查,周围血有溶血性贫血特点,变性珠蛋白小体可阳性。重症有高胆红素血症和血红蛋白尿特征。对G-6-PD缺乏可疑对象可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红细胞G-6-PD洗脱染色法和谷胱甘肽定量试验进行诊断。
治疗 应停止服用诱发药物、禁食蚕豆和去除感染病因。轻症一般可恢复;重症应及时输血。注意选用无G-6-PD缺乏的血源。中药治疗可用茵陈、山栀、生大黄,可加用车前草、白头翁。
预防 于好发地区应进行筛选普查,了解本病基因携带者。注意询问有无溶血性贫血病史。对可疑患者,勿用诱发性药物;于蚕豆收获期间或服用药物预防疟疾时,更应加以注意。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病 ☛
000062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07:13